海外华文媒体在浙江瞧见未来乡村的模样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0 21:09:03

  中新网杭州6月20日电 (曹丹)“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这里有竹编体验课程,已经在村子里待了3天了。”1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的艺启共富工坊内,“十日学徒”李梦正在专注地用竹条编织篮篓,在手工艺体验中放松身心。

  竹编工作室的主理人、“80后”莱莱是青山村的新村民。2021年,她来到青山村创办了竹编工作室,“青山村吸 引了一批年轻人在这里创业发展。”

  19日至20日,2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杭州余杭区和富阳区,了解浙江乡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活力,揭开浙江“未来乡村”神秘面纱。

  青山村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近80%,村民们曾以种植毛竹、水稻和苗木为生,产业单一。“过去,村民为追求毛竹产量,在竹林中使用了大量化肥,造成村内龙坞水库污染。”黄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黄湖镇联合社会力量启动“乡村小水源地保护项目”,仅用3年时间,村内水体水质已达到国家Ⅰ类水标准。

  村里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帮助村民们增收,还让这里逐渐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前来创新创业。

  将村里一所废弃20多年的小学改建成青山自然学校,为长三角地区孩子提供自然教育课程;将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礼堂改建为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图书馆,以公益形式推动城市设计师与传统手工艺者合作……

  “2015年,我代表大自然保护协会负责青山村‘乡村小水源地保护项目’,水质改善后,我留了下来,联合发起成立青山自然学校,持续为村民和孩子传递生态环保理念,推动青山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青山村第一个新村民、“80后”张海江介绍,在村子这9年,许多年轻人来到青山村寻找创业可能,“创业是有风险的,但是浙江的营商环境充满了‘青和力’,让年轻人可以专心创业、安心经营。”

  乡村振兴,关键在青年。如何吸引更多青年来到乡村、扎根乡村?

  “我们最初就是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前来体验了解。后来,越来越多人选择留在青山村。”张海江分享道,“青年人才集聚带来产业多元化发展,产业的发展又吸引了更多青年人才,循环往复,形成了现有的人才‘磁吸’效应。”

  现在,极具艺术感的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在青山村随处可见。截至目前,村内吸引了近百名来自设计、建筑、摄影、手工艺等邻域的新村民,他们带着老村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最近三年,青山村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超60%。

  “富有国际视野、运营思路的新村民为浙江乡村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各领域村民们的跨界交流又能迸发出新的创业火花,乡村新业态开始不断涌现。”资深媒体人、美国华文作家王威说。

  青山村的艺术发展之路只是浙江未来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杭州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余杭区鸬鸟镇依托蜜梨种植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富阳区东梓关村依托富春江畔的地理优势开展民宿产业……

  “绿水青山、宜业宜居是不少人向往的未来生活。浙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传统产业下,盘活乡村闲置资源、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让各个乡村都独具品牌和特色,各美其美。”英国《头条辰报》社长李俊辰希望,借助海外华文媒体的平台,让更多人来浙江乡村放缓脚步,感受传统乡村的独特魅力。

  据悉,此次活动由杭州市委统战部(侨办)、杭州市侨联主办。(完)

  与此同时,中方已分别在北京和首尔向韩方提出严正交涉,全面阐述中方立场,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韩关系的政治基础,要求韩方恪守中韩建交联合公报精神,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

  “活力”二字,倒是起得挺有针对性。这些地区,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生活条件也很不好,更谈不上什么经济发展机会,住在那些地区的印度人一直不多。

  魏昌东说,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形式多样,除内幕信息交易,还有官员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官员将资金借给企业,企业支付超出正常标准的高额利息,以此完成利益输送。

  “粮食系统腐败行为虽然在粮食监管、存储、轮换、购销、财务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发生,但粮食购销领域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

  在詹德斌看来,伴随着中韩建交后30余年的全面交往,两国民间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增多,有的表现在个体层面,有的表现在国家层面。这些矛盾很多由具体问题引起而发酵,而当这些问题反复出现或长期得不到解决时,自觉利益受损的一方就会对对方产生厌恶情绪。

  在熟悉韩国历史和国民心态的中韩学者看来,近代以来韩国成功构建了单一民族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历史教育、经济发展、政治转型和文化振兴等建立起了高度的民族尊严、自豪感和优越感。当一些韩国人认为其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遇到来自中国崛起的“挑战”时,遂产生了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在前些年“韩流”盛行时期,有韩国学者表示,韩国主导亚洲潮流的趋势让中国产生了“危机感”。而随着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中国影视剧、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平台在全球越来越受青睐,韩国民众的心态也出现变化。加上在历史上存在一些争议问题,都加大了韩国民众的对华误解和误判。

韩淑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