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等三股东减持澜起科技11.64亿元 9.2折询价转让引机构接手

来源: 海外网
2024-06-15 16:13:19

  每经记者 朱成祥    每经编辑 张海妮    

  6月14日晚间,澜起科技披露《询价转让计划书》,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电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控)及一致行动人嘉兴芯电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嘉兴芯电)、第二大股东Intel Capital Corporation(以下简称英特尔)询价转让所持部分股份,三方合计拟转让股份的总数为2511.21万股,占澜起科技总股本的比例为2.20%。

  根据认购邀请书约定的定价原则,最终18家投资者获配,最终确认本次询价转让价格为46.35元/股。照此计算,三方合计减持股份价值11.64亿元。

  9.2折询价转让

  此次权益变动后,中电投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嘉兴芯电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由8.37%减少至7.13%,持股比例累计变动超过1%;英特尔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由6.71%减少至4.76%,持股比例累计变动超过1%且持有公司权益比例已 降至5%以下。

  截至6月14日收盘,澜起科技报53元/股。照此计算,询价转让价格为收盘价的87.45%,相当于8.7折。

  而根据6月11日晚间披露的询价转让定价情况提示性公告,经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后,初步确定的转让价格为46.35元/股,为澜起科技股东询价转让发送认购邀请书日(即2024年6月7日)收盘价50.60 元/股的91.60%,即相当于9.2折。

  相比之下,去年询价转让约为9.7折。根据2023年7月12日晚间披露的询价转让定价情况提示性公告,经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后,本次询价转让初步确定的转让价格为57.01元/股,为询价转让申购日(2023年7月12日)收盘价59.08元/股的96.50%。

  转让方需以更大的折价率吸引机构投资者接手,或与近期减持新规有关。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询价转让和配售》,受让方通过询价转让受让的股份,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限制转让期限内,受让方不得通过转融通出借该部分股份,不得融券卖出该上市公司的股份。受让方通过询价转让受让股份前,存在尚未了结的该上市公司股份融券合约的,应当在获得相关股份前了结融券合约。

  简而言之,在6个月禁售期内,受让方也无法通过转融通出借以及不得融券卖出。即断绝了机构投资者通过转融通、融券提前“借道”卖出之路。

  英特尔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近一年持续减持。此次询价转让之后,英特尔持有澜起科技股权比例降至5%以下。

  2023年7月18日至2023年7月24日,英特尔通过集中竞价减持0.06%的股份;2023年10月11日至2024年3月4日,英特尔通过大宗交易减持0.87%的股份。2024年6月14日,英特尔又通过询价减持1%的股份。此外,澜起科技因限制性股票归属导致公司总股本增加,英特尔持股比例遭被动稀释。权益变动后,英特尔持股比例降至4.76%。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5号——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规定,本指引适用于下列减持行为:大股东减持,即上市公司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以下统称大股东)减持股份;上市公司披露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持有5%以上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应当遵守本指引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的规定。

  当英特尔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后,将不受“大股东减持”相关规定限制。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资料图)

  郑豪认为,受疫情扰动、外部冲击等因素影响,上市银行营收增速出现显著回落,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仅有2.8%,盈利增速表现则好于营收增速。

  “目前店内抗原、血氧仪都充足。”近日,记者走访多家线下药店发现,与此前缺货的状态不同,店内包括抗原、N95口罩、血氧仪等在内的防疫物资供应量增大,有的药店甚至将N95口罩、抗原检测试剂摆在门口或柜台显眼处,并打出甩卖价格。

  “出25支抗原,4元/支,邮费自理,定位广州”“北京热景生物工厂直供抗原,单支单盒,现货,支持视频验货……京津冀可直接拉上门,单价7元,量大从优”……记者注意到,当前线上平台的转让、收购情况更加活跃。

  <strong>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强化震慑</strong>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明确了资产管理信托仅指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单一资金信托未纳入资产管理信托范畴。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所谓的单一资产管理信托实质是专户理财,根据业务实质应当归入资产服务信托中的财富管理信托,而不是资产管理信托。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认为,这一点核心是强调资产管理类信托不得提供通道服务,强化信托公司的受托管理职责。

  方正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郑豪表示,2022年,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跌幅较大,主要是板块承压后优质银行股估值回落。

张惠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