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近三年查询信用报告超87万次 民众维护信用记录意识渐强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15 11:32:27

  中新网西宁6月14日电(祁增蓓)今年6月14日是全国第17个信用记录关爱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获悉,近三年(2022至今),青海省累计查询信用报告达87.12万次,有效满足了各类社会需要,对信息主体了解自身信用状况、提升诚信意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以下简称:人行青海省分行)主办的“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专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青海西宁举行。

  活动现场,青海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西宁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等21家单位围绕信用报告的查询使用、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通过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咨询台现场答疑,引导广大市民积极维护个人信用记录,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市民信用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马建斌介绍,一直以来,人行青海省分行立足青海民生实际和民众对征信的多元化需求,着力改善地方信用环境,大胆探索信用普惠路径,将征信工作贯穿于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成的征信系统累计收录青海省492万自然人、19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

  2023年,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机构、评级机构及各类接入机构借《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十周年之机,开展“十年征信路 奋进新征程”专题宣传活动,主动回应广大民众征信服务诉求,全年提供城乡居民征信查询达50万人次。

  同时,人行青海省分行推广应用动产融资统 一登记公示系统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丰富创新征信产品供给,征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助力融资难问题有效缓解。

  “今天的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征信方面的知识。”西宁市民张贵璐告诉记者,前两天,因买房需要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原本以为需要像以前一样排很长时间的队,没想到现在银行网点就可以查,非常便捷。

  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马建斌表示,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将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全省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单位,围绕以“爱征信、惠民生、助发展”为主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宣传活动,深入普及征信知识,全面提升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完)

  “天眼”都在接收什么“天外来电”?除了很多人已经了解的脉冲星和期待的外星人,比较神秘的还有,一次只有千分之几秒信号的快速射电暴——一个弱的爆发就能释放太阳一小时的能量,强的可释放太阳几年的能量,够人类现在的社会用一万亿年。

  同时,浙江省检察院迭代升级“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应用”,上线“场景中心”,上架具有全省共性的数字监督案例57个、模型12个和轻应用4个,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用好数字交易平台

  富山大学、群马大学等机构日前联合发布公报说,在自然界中能够广泛观察到物种“分居”现象,这被称作“生境分离”,多个物种能以此在邻近空间共存,以缓解围绕食物、居所等资源的竞争。对于昆虫体内的不同微生物而言,它们通常分布于宿主昆虫体内的不同细胞或组织内,此前尚未观察到共生微生物在同一个细胞内“生境分离”的现象。

  第三十八条 禁止向境外机构或者人员提供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开展国际科学研究合作的,应当依法取得批准,有我国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及其研究人员实质性参与研究,按照规定提出国家共享惠益的方案,并遵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最后,从人民币汇率自身周期看,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8·11汇改”以来的第三轮周期的底部区间,后期升值是大概率事件。

洪文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