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士驳斥“产能过剩论” 中国新能源产品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巨大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01 05:56:59

  央视网消息:2024北京国际车展正在举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2024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8.2%和31.8%,中国的汽车产能不过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1 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增长28.2%和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表示,从全球汽车工业的普遍规律来看,汽车的产能利用率在70%至90%是合理的,中国汽车工业的产能并不过剩。

  付炳锋表示,随着电动车普及,燃油车的产能利用率肯定会相应下降,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变化,并开始改造原有的燃油车生产线,这正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真实写照。不管是产线建设、产能释放还是市场发展,都是适应电动化转型的必经过程。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期,奇瑞汽车宣布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设立合资企业,与当地合作开发电动汽车新产品。比亚迪最新财报透露将在墨西哥设立工厂。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也促进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和进步。

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正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

  BI挪威商学院战略教授驳斥“产能过剩论”:中国新能源产品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巨大

  近期,西方某些机构和媒体炒作,称中国工业制造品,特别是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正以“极低价格像潮水般出口”,称“中国产能过剩可能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对此,BI挪威商学院战略教授卡尔·费表示,中国的产品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巨大,藏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说辞背后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可能损害各国的共同利益。

  针对如何看待西方媒体和机构对于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的炒作,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卡尔·费教授表示,把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在国内的售价和在欧洲的售价进行对比,会发现,这些车在欧洲的售价要高得多,可能要比在中国国内高出40%左右。这肯定不是倾销,否则售价应该低得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

  卡尔·费指出,美西方国家应该更多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看到中国为新能源普及做出的贡献。

  卡尔·费表示,在三四年前,如果有一款电动汽车既能开得足够远,价格又合理,让人们能接受,大多数人都会说喜欢这样的车,不在乎这辆车是来自美国、中国、欧洲还是非洲。现在,中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最多的国家。

  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到2030年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这一数字是2022年的4.5倍,光伏装机需求量也需要大幅增长。有分析人士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关键问题不是新能源产能过剩,而是严重短缺。卡尔·费教授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同时他认为,中国生产的太阳能和电动汽车产品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卡尔·费表示,如今,中国贡献了全球大约80%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同时贡献了全球大约80%的电动汽车电池产能,并且中国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转型方面也非常积极。

  对于美西方一些官员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不少分析人士都指出,这是用来打压中国经济的一项政治工具,藏在这种诽谤背后的是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可能损害各国的共同利益。

  卡尔·费表示,贸易保护主义曲了市场,这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一个国家本该根据它所拥有的资源专注于一个或几个行业,其他国家也根据所拥有的资源专注于其他行业,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四川、河南、甘肃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组建省级农商行”“农商联合银行”等。比如,四川提出,要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甘肃强调,要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河南表示,将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完成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组建。

  为何屡禁不止?

  李松,男,汉族,1968年6月生,湖北黄梅人,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吉林财贸学院金融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学位。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模式在保持两级法人地位不变的同时,可申请业务资质和牌照,增强服务内容和能力,是相对优化的一种模式,考虑到可行性和改革效果,该类模式适用范围更广。

  男童进女厕引争议,这在舆论场上早就不是啥新鲜事儿了。日常生活中,面对此种如厕窘境,不少家长也认为带孩子进异性厕所无需避讳,往往借口“孩子还小”敷衍了事。平心而论,异性家长单独带着年龄尚小的孩童出行,颇有不便之处。出于安全考虑,在紧急情况时不得已选择带孩子进异性厕所,当然可以理解。但就此事来看,在孩子父亲在场的情况下,仍然将一个6岁的男童带进女厕,再拿“出门不便”“孩子还小”当挡箭牌显然站不住脚。

<strong>  元宵为什么要“闹”?</strong>

陈信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