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适度的应考紧张并非坏事 理性看待考试更关键

来源: 金羊网
2024-06-08 08:07:25

  中新网杭州6月7日电(郭天奇)目前高考已率先拉开帷幕,中考也即将到来,全国各地再度进入考试时间,考生们难免会感到紧张。对此,考生们该如何调整?关于应考紧张又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适度的应考紧张并非坏事,反而能帮助考生集中注意力,此外,考生们也需理性看待考试,更好地接纳自我。

  据胡少华介绍,紧张是人面对压力、应对危险环境时所产生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面对大考,考生们可能产生担忧等情绪,也可能出现睡眠紊乱、搓手顿足等躯体表现,但只要这些心理、生理变化是短暂出现且在正常范围内的,就无须过于担心。那么,面对适度的应考紧张,考生们当如何自我调节?

  胡少华表示,考生在考前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不要因为临近考试熬夜恶补,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同时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通过一些呼吸训练进行情绪调整。此外,考生不应规避与同学的正常交流,在面临同一场考试时,同学之间并肩共进的心态或许能促使彼此之间产生更多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应考紧张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考生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担心自己会因紧张影响考试发挥。其实,在应考时适度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考生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适度的紧张其实能够动员考生的精力,从思维的活跃度方面来看,适度紧张能帮助考生更专注于当下的重要事件,在备考、认知储备过程中能更加专心,可以更好地解决当下的一些问题,在考试过程中也能有更好的表现,因此适度紧张对于考生的发挥还是有促进作用的。”胡少华说。

  如今高考已经开始,许多考生也会担心在考试中因突然紧张而产生慌乱,尤其是在考场上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对此,胡少华表示,如果在考场出现喘气加剧、大脑一片空白、无法集中注意力等反应 ,只需要镇静下来,深呼吸,闭上眼睛沉思、冥想,几分钟后情况就能够得到缓解。

  由此可见,适度的应考紧张是一个可调节、可缓解的正常情况。对于考生而言,相较于如何调整状态,改变对于考试的认识,理性看待考试的结果,更好地接纳自我或许更为重要。

  在胡少华看来,个体的自我要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到自我接纳、自我认同,同时也要具备越挫越勇的心理韧性。

  “对于考试,考生需要有认知上的改变。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所以要用平常心来看待。此外,考试只是检验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它并不是对于一个人整体能力的反馈,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机会,并非‘一考定终身’,因此考生也要建立自信,需要多维度认可自己的能力。”胡少华说。

  此外胡少华表示,除了考生的自我调节外,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在这一特殊阶段给予考生情感支持,鼓励他们在理性看待考试的同时,尽可能发挥出最好水平。“大家虽然同在一个‘考场’,但是考试结束后,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道路,因此也需要做好引导,给孩子足够的自信在未来走自己的路。”(完)

  深圳爱捷云科技有限公司是创新型的分布式云服务商,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知识产权和软著。爱捷云分布式云融合了公有云、私有云、专有云、托管云、混合云、边缘云等全场景能力,将公有云的产品和服务延伸到用户需要的任意位置,可实现一朵云统一管理、自由连接。

  记者注意到,不仅是乐刻运动,Keepland、超级猩猩等连锁健身房的操课均出现了满员情况。市民龙先生告诉记者,周末本想预约超级猩猩国贸店本周一的塑形杠铃操,却发现早已约满。1月8日中午12点,记者在Keepland蒲黄榆新城广场店也看到,一节将近20人的操课已经满员,学员们在教练的示范下练习尊巴,尽情挥洒汗水。“今天一下午的操课都已经约满了。”学员胡女士说。

  “以南航为例,如果旅客是精神病人,由南航认可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认为病情稳定且在采取一定措施后适宜乘机的,应持有南航认可的医疗证明或诊断证明书,经同意后方可购票及乘机。同时旅客需要了解飞行过程中突发疾病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航空公司因为救治旅客改航备降所产生的费用等。”张起淮说,对于明知自身存在不适宜乘机的情形,或身体和精神状况需要给予特殊照料,却通过隐瞒、欺骗等方式实现购票乘机的旅客,南航有权追究该旅客的法律责任。

  坚守高原,在许多雷达兵家属的心里,不仅是爱人的使命,也是她们的信念。就像刘涛说的,这个世界上最懂自己的人,除了身边的战友,还有妻子陈思敏。

  提起院坝会的作用,来凤街道鹿河村村民刘家德感触尤深。以前,村里的入户路没硬化,运输蔬菜水果不方便。趁着开“三级院坝会”,区里交通部门来了人,刘家德提出了诉求。“一开始,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让刘家德没想到的是,“4个月后,一条1200米的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现在,路通了,钱包也鼓了!”

  侯学文介绍说,自己的鸟笼制作手艺并不是祖传,而是“自学成才”。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的朋友送给他两只鸟。他琢磨着自己做个鸟笼,没想到,做出来的鸟笼很精美,不少人还提出了购买意向。此后,他制作的鸟笼从送朋友赏玩开始,慢慢发展到集市上销售。

方语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