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遭车企反对,专家:本土化是最好应对

来源: 格隆汇
2024-06-13 13:31:02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

  欧盟委员会称,如果与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临时关税将从7月4日起引入。

  实际上,由于不少跨国车企将生产基地设在了中国,欧洲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很多都是海外跨国车企的产品。2023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中有30%-40%是特斯拉的产品,欧洲汽车品牌占据了另外约20%的份额,中国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不足出口总量的一半。

  当天,宝马、大众、奔驰、蔚来等车企均发布声明表示反对。

  宝马中国有关负责人6月12日晚对潮新闻记者表示,宝马集团已注意到欧盟公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新关税税率,对反补贴调查有着明确的立场。

  此前,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曾发表评论称:“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德国大众汽车也表示,反对征收此类“反补贴税”,称欧盟“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任何潜在利益”,“提高进口关税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措施和反措施,导致贸易冲突升级”。

  大众汽车表示,欧盟委员会做出上述决定的时机,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大众汽车呼吁欧盟委员会利用下半年时间与中国方面进行贸易谈判,以便找到另一个“既能公平对待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状况,又不会不必要地限制自由贸易的法规”。

  另一欧洲汽车巨头奔驰回应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

  蔚来表示,强烈反对用增收关税这样的方式阻止全球电动车的正常贸易,这对于全球的环保、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阻碍而非促进。蔚来不会因保护主义而动摇在全球市场长远发展的决心。在欧洲,将继续服务好蔚来用户,并积极开拓更多的国家市场。对于欧盟的政策,将持续关注、评估,并根据进展调整商业计划。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不会延缓中国车企在欧洲投资的计划。中国企业需要融入欧洲本土,在欧洲建设电动汽车产业链,为欧洲带来更多就业,推动整个中国产业链在欧洲获得更加持续稳定发展。

  欧盟对本土汽车产业采取保护措施,使得中国汽车出口欧洲面临挑战。而在欧洲建厂,能够避开潜在的贸易风险,并为车企在欧洲推进本土化打下基础。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会长汪善进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洲的道路可能还会遇到阻力,通过传统出口模式也许会越来越难,但通过新“出海”模式,即实现欧洲本土化生产,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欧盟委员会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态度不算友好,不过欧盟各国对于中国车企在本土建厂却比较欢迎,因为不但能带动本土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助力区域经济发

责任编辑:江钰涵

  然而,在2022年,各地疫情时有反复,部分旺季点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比如2022年“五一”假期就与以往不同,因疫情反复,文旅部提示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北京在全市范围内暂停本市旅行社经营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上海市场当时的旅游暂未恢复。组团游在这个假期明显受挫。2022年“五一”旅游消费呈现显著的本地化、小半径特征。在低风险地区,“2小时度假圈”成主流,本地游订单量占比达8成以上,基本都是非组团游客。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当时认为,2022年“五一”,受疫情不确定性和管控因素的影响,短距离、少切换的本地深度游和品质游是主流趋势。

  如今,彝乡儿女的作品从偏远山沟走上了国际舞台。带有彝绣元素的服装曾精彩亮相纽约时装周秀场。李如秀2022年从县文化馆退休,但她觉得传承彝绣工作不能停。

  赛富时涨3.6%,公司正在着手进行重组,其中包括裁员约10%。此外,该公司还将退出房地产市场,并减少一些市场的办公空间。

  其实在RCEP生效前,我国与印尼的贸易就已经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项下互降关税。对于黄新珍来说,2022年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公司就有超1000万美元的货物享受到了仅剩5%的关税优惠。另据统计,2022年前11个月,单是青岛海关就为2.4万批对印尼出口货物签发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出口享惠货值超136亿元。接下来的“零关税”,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的积极性以及可以享惠的货值都将进一步增加。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超过20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机构的注册资本变更方案已获银保监会批复,也有多家险企的增资事项等待批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偿二代二期规则落地,保险公司有较大的补充资本需求,密集开启融资“补血”模式势在必行。

  外资身影频现

周庭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