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古县赞皇 “山中短笺”:露营也有“中国式浪漫”

来源: 中文网
2024-06-11 09:07:48

  中新网石家庄6月8日电 (裴国荣 俱凝搏 王晓丽)“见信如晤:近日安否,且来山中小住几日如何?”盛夏,伴着群山,位于河北石家庄赞皇县的嶂石岩大凡营地里,游客王新玲一时兴起,把随手写就的一封古色古香的“山中来信”短笺发到朋友圈,不到半小时,频频获得点赞。

  “上次来还是冬天,那时就被嶂石岩独有的雪景吸引。没想到这次再来,竟然如此‘惊喜’。”王新玲说的“惊喜”,指的是当地提供给游客的一种全新露营打卡体验——“山中来信”。

  一张古色古香的信笺上,苍山,草亭,飞檐,人迹与天然重叠在一起,若隐若现。信笺留白处,喜欢亲笔书写的,可尽情挥毫。性情慵懒的,无妨,至少有三种不同景致、不同内容的信笺可供游客打卡、留念,主打一个露营也可以很“中国式浪漫”。

  据赞皇县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王晓丽介绍,“山中来信”的灵感源自前段时间爆火的中山国文物公乘得守丘刻石,这块被称为“来自2300年前的漂流瓶”的河光石,因一句“后世的君子们,你们好啊……”的再翻译,展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千年古县赞皇和古中山国地缘相近,赞皇人也可以很浪漫,就像我们的‘山中来信’。”王晓丽笑称,露营千篇一律,很容易让游客失去新鲜感,为此赞皇紧盯游客需求,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露营产品,融入更多体验性环节。“目前这种颇具中国风的打卡形式游客很喜欢,准备推广到其它露营地。”

  拥有1400多年置县史的赞皇,西踞巍巍太行山,东临广袤华北平原,其境内有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中国三大砂岩地貌奇观的嶂石岩地貌;有大约形成于一亿年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有把杏花江南变成北方豪迈的十里杏花谷;更有当地深挖生态优势、创新“露营+”模式打造的6家风格独特的露营地。

  “我们营地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嶂石岩,自2023年7月开营以来,北京、山西等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作为赞皇县首家开营的露营地,嶂石岩大凡营地负责人周立伟称,嶂石岩地貌素有“百里赤壁,万丈红崚”之美誉,因紧邻嶂石岩,营地几乎每个节假日都爆满,截至今年5月31日,已接待游客超6.4万人次。

  恰逢端午假期首日,坐落于赞皇县松会村的锁云湖·向云端营地则是另一番热闹。来自河南郑州的露营爱好者张钰和11岁的女儿选择帆船帐篷“偷闲”这个假期。

  张钰说,宿在星空下,吃吃烧烤,揽月而栖,拥水而眠,再带孩子去附近的葡里葡气生态农场逛逛,“如此得半日清闲,不就是《我的阿勒泰》里李娟的生活吗?”

  “虽然赞皇露营地旅游起步比较晚,但我们一直在用心做。”王晓丽称,通过引进国内一 流设计团队,目前赞皇已经打造了冬戏雪夏避暑、三季赏花四季摘果、白日桨板垂钓、夜间篝火观星、田间农耕体验等不同主题的特色

  随着赞皇露营地加速“破圈”,当地民众也吃上了“旅游饭”。24岁的吕品正是赞皇县软枣会村人,如今在嶂石岩大凡营地上班。“在这里挣钱不比城里少,我们这里变化越来越大,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游客来到这里,喜欢上这里。”吕品正说。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结合‘山中来信’,我们根据游客建议打算新增一项‘赏心’服务——慢情怀。”王晓丽称,即帮助有需求的游客把“山中来信”通过平邮方式邮递到指定地址,让游客和亲朋来一场“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的等待式体验。

  作为当地人,王新玲颇为期待。她说,到时再来写几封,邮寄给河北省外的两三位知己好友,短笺的结尾都想好了——“话不多说,山间诸事,想来你应喜欢。”(完)

  <strong>(新春走基层)呼和浩特:赏“非遗” 逛书店 探寻年味里的文化气息</strong>

  加大技能培训,可以增强就业信心。黄运建议,可多开展技能型培训,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稳定就业。

  公路发送旅客3383万人次,环比下降3.6%,比2019年同期下降56.3%,比2022年同期增长78.9%。

  对方并没有食言,不仅第二门考题全部“押中”,第三门考试的考题与答案也准时“送到”。

  节日经济红火是消费市场恢复的生动缩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激活消费“一池春水”,需要多措并举、统筹兼顾。比如,在增强消费能力方面,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消费信贷;在改善消费条件方面,针对住房、汽车、服务性消费等领域存在的一些限制性措施,完善消费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在创新消费场景方面,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消费体验,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专业市场与平台企业加强合作,利用新技术新应用丰富购物体验。不断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就能让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各地善作为、出实招,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

叶素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