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马经贸合作迈向下一个“黄金50年”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23 05:34:24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李晓喻)在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访问马来西亚,将两国经贸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根据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马双方将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发展战略对接。两国将加强轨道交通和基础设施合作,推进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和“两国双园”等重点项目。

  作为最早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受益明显。马来西亚驻华使馆经济事务公使乌尼·桑卡尔日前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并吸引大量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提升了该国经济发展水平。

  其中,“两国双园”已成为中马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一大代表项目。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最大的入园企业联合钢铁公司,对关丹港干散货总吞吐量的贡献超过40%。

  分析人士认为,中马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展开的探索,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中马建设“两国双园”的相关经验可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复制推广。

  过去50年间,中马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中国现已连续15年稳居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据中方统计,今年前5个月中马贸易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显著高于同期中国外贸6.3%的整体水平。即使在疫情期间,中马两国贸易也展现了相当强劲的韧性。

  此访期间,中马两国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中方提出,愿进口更多马来西亚优质农产品、电子电气产品、清真食品和绿色产品,参与由马方组织的国际采购计划。

  中国商 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马贸易仍有巨大发展潜力。两国产业互补性强,除一些传统贸易领域外,双方还可通过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网络集成等更有效发挥各自优势。此外,中马在电商、物流等领域也有丰富合作空间。

  投资合作也是今后中马合作的一大重点。此访期间,两国签署了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的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外,根据声明,中马双方还同意围绕半导体价值链开展更多交流合作。

  这些领域都是眼下各国经济竞争的前沿和“必争之地”。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的背景下,中马加强投资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国经济繁荣,也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

  在周密看来,马来西亚在半导体部分重点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中国与马来西亚在半导体领域加强合作,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

  马方还欢迎中方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目前,中国正与CPTPP各成员国开展多渠道、各层次的深入沟通和交流。作为CPTPP成员国,马来西亚对中国申请加入持欢迎态度有助于推动中国加入该协定进程。

  为确保国际旅行健康安全,中国驻德使馆特别提请旅客注意,自2023年1月17日起(德国当地时间),执飞赴华航班的航空公司将负责查验旅客登机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纸质版),请予以配合。中国海关将在旅客入境时对证明进行抽查。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7/90/12193914618765503534.gif" alt="" />

  今年春节,屈乐成和周连花同在一城、共守一站,但却很难在春节里团圆。春运期间,有许多像这对夫妻一样的双警家庭,把服务给了旅客,用细致的服务守护返乡旅客回家团圆。(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屾 来源:中国青年报

  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普及自来水,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好农村路,让农村地区“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改善农村医疗条件,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聚焦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着眼未来,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另一方面,专属语境得靠“软件”的支持。光线、氛围、构图、剪辑以及演员们方言的运用,在程耳的镜头下,都能参与叙事。比如他对光线的极致运用在几支预告片里已初显端倪,那些片段里,城市与人明灭交错,长夜尽头终有光。比如导演和演员都提到了片场的“静”,那是一种全剧组达成的无声默契。程耳说,拍摄期间,他大约八成的时间都用来呵护每位演员的情绪,“我只打尾板,因为不想打扰他们酝酿情绪,演员全然奉献他们的肢体和表演,而我尽全力保护演员沉浸在对的氛围中”。再比如隐喻、闪回等镜头表达,黑色幽默的运用,以及沪语方言的点缀,都极具“程耳气质”。“方言是城市的魂魄,是我们不该放弃的东西。”他透露,“《无名》里有普通话、上海话,还有广东话等,我尽量让角色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说话,回到生活中的样子”。

李文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