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01 15:49:36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 设(新知新觉)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发挥好先行探索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趋完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人民群众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美好生活环境。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近年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长江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更加明确具体,增强了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已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余件,还有其他大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为形成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征程上,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法典编纂和立法修法工作,构建科学严密、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健全重点领域生态法律法规,推动其他国家机关和地方健全完善配套法规和标准,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落实落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加强统筹协调,严格执法司法,确保法律刚性和权威。健全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之间数据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对接程序、沟通协作方式等,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施质量。积极发挥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监察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施监督合力。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生态文明素养,提升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参与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生态文明法治人才,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吴隽雅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法学院)

  9月14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启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下午,他前往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当越来越多的水汽从东向西输送过来,却未必能产生降水,因为降水不仅需要足够的暖湿水汽,一定要和冷空气相互作用。西北的冷空气主要从偏西、偏北路径向东扩,这正好和东部季风区吹来的水汽在新疆相遇,并产生明显的降水。所以,暖湿化最早出现在西北地区西部,新疆北部的降水增加尤为明显。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规范监管和促进发展并重,加强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推进经营者集中常态化监管事前合规效能: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台防务部门9月11日上午发布消息称,解放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台岛鹅銮鼻东南111公里(60海里)处演练,进入西太平洋。这是台军自6月21日以来第四次通报我山东舰动向,也是山东舰继今年4月份首次出西太进行远洋训练后,时隔不到半年再次进行远洋训练。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胡晓东认为,能进入到市政府领导班子行列的“80后”领导干部,与同龄干部相比,他们是比较优秀的。

  (四)扩大台胞社会参与。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支持台胞深度参与福建当地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实践活动。支持台胞加入相关行业性、学术性、专业性社会团体。开展台胞担任在闽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试点。支持台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评各级荣誉和奖项。鼓励台胞担任仲裁员、调解员、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检察联络员及司法辅助人员等,参与福建法治建设。

李奕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