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碧水绕古城 西安持续推进渭河综合治理

来源: 舜网
2024-06-22 07:26:15

  中新网西安6月20日电(李一璠 阿琳娜)“渭河综合治理工程采取堤路林结合、乔灌草搭配的方法,用格宾石笼护坡,然后覆土、植绿。目前,已全面完成渭河城市段堤南200米景观绿化带建设、堤顶绿化建设等工作,完成绿化面积3.15万亩。”西安市渭河生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宜军20日介绍。

  当日,记者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团,走进西安湖、灞渭桥等地,了解西安市治水工作情况。

  据悉,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干流全长818公里,在陕西境内有512公里,涉及陕西省多个地市。西安湖位于西安城市段渭河南岸,总面积3000亩,生态水面面积1500亩,是该市最大的再生水湖泊。

  西安湖是西安市渭河滩区治理项目之一,于2013年开工,主要利用原有废弃砂坑,因地制宜,聚沙成岛,聚水成湖,形成水域。2016年,为进一步提升绿化效果,启动了西安湖提升改造工程,新建亲水环湖步道、节点广场等基础设施;通过引水管道,每天从草滩污水处理厂为湖区补水2万至7万立方米左右。

  记者在湖区看到,种植有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放流了锦鲫、鲢鱼等鱼种,通过水生态系统构建,让中水在湖区内得到二次净化,最后从西安湖东北角溢流汇入渭河。

  西安湖的建成改善了渭河城市段滩区生态环境,与渭河城市运动公园、芦苇湿地融为一体,构成生态、休闲、观水、看绿的整体功能,也被誉为“化污水为清流,注湖泊而生美景”的水生态修复典范工程。

  来到位于渭河南岸灞河入渭口处的灞渭桥,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座集防汛、交通、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大桥,富含廊亭元素的仿古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 打卡”游玩。

  临近的灞渭生态滩区则保留生态原貌,引灞河水入低洼地带,形成水面2400亩。生态滩区具有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修复漫滩的功能,是西安建设“海绵城市”、恢复“八水绕长安”工程的经典之作。

  曾经砂坑遍布、杂草丛生、湖岸曲折,到如今水域辽阔、候鸟成群、芦苇飘荡,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发挥出了显著的防洪、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如今游览渭河西安段沿岸,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据统计,渭河滩区的鸟类已有上百种,包括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全国性自行车比赛、省市全民健身等活动也落地于此,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

  西安市水务建设与发展中心主任王团伟表示,西安市将立足渭河的“水—滩—城”,塑造生态宜居、古今交融、创新发展的滨河风貌;严格落实渭河保护要求,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路径,促进“生态+文化+资源+数字”全面融合,全面推动渭河西安段高质量发展。(完)

车内人员被困,情况危急……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可谓是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看着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黄梅县黄梅戏剧院院长余文新自豪地说,“正月闹新春唱大戏是咱黄梅人不可缺少的过年仪式感。惠民演出月连续举办多年,为市民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其中,辉瑞2022年总营收创历史新高,达到100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首个年收入超千亿美元的制药企业。辉瑞的新冠疫苗以及新冠口服药贡献了一半以上收入,两者累计销售收入达到了567.39亿美元。

  “财神赐福咯,迎财神,接财神,财神来了请进门……”精心筹备的年度贺岁大戏《天官赐福》正在欢乐上演。在古色古香的街头,演员们踏着轻盈的步履,衣袂翩跹。经典黄梅戏曲调与现代音乐交响融合,让游客耳目一新,大声叫“好”!

  业内人士预期,2023年财政政策力度比2022年更大。在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看来,加力提效意味着2023年财政基调将持续积极,指向赤字率或有所上调;同时,财政政策要可持续、债务风险可控,意味着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有限。预计2023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达3.3万亿元,较2022年上行超60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规模7200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

  2022年,“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迈出了新步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7.7%,占比保持在17.9%。

方语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