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关键时刻 中德携手向“绿”而行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24 14:28:56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关键时刻 中德携手向“绿”而行

  中新社记者 刘亮

  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首次高级别对话22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对话参会人员规格高,包括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以及来自中德双方10多个部门代表。

  此次对话正值近期中欧出现贸易摩擦。针对此次对话主基调,中国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旨在落实两国领导人就加强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重要共识 ,扎实推进政策交流和务实合

  当天,中德双方相关部门就能效与循环经济、气候多边进程及中德双边气候合作、工业减碳和能源转型等重点议题进行对话交流,并宣布对话达成一系列成果。

  成果不仅包括中德相关部门达成系列合作计划和工作安排,涵盖能效工作组、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工业减碳工作组及能效提升示范项目,还包括中德双方启动绿色转型省州合作,国家发改委与德国相关部门共同支持江苏省与德国巴符州、四川省与德国北威州在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苑生龙指出,江苏与四川是中国推进经济绿色转型、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代表性省份,在相关领域国际合作方面有丰富经验。推动德国联邦州与国内省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将有助于加强两国在科技、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协调与深度合作,更加充分发挥各类交流对话机制及合作平台作用职能,为推动绿色转型地方交流、产业合作及提升公众认知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德探索更多合作空间

  中德双方于1994年启动环保合作,如今两国合作不断深化,已从最初的人员交往和信息交流,拓展到政策法规、管理系统、环保产业和污染防治等多个实质性合作领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凤英表示,中德在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方面相互依存、互补性较强,如德国同样是制造业强国,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其技术和经验对中国有重要启示作用。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光伏技术等对德国同样具有吸引力。两国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探索绿色转型的道路。

  此次对话中德双方也对未来合作领域进行了展望。中方表示,愿与德方在能效和循环经济、气候多边进程、工业减碳、能源转型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进一步挖掘合作空间。德方表示,愿与中方一道加强合作,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智能电网发展、零碳低碳产品生产等具体领域进一步探索合作空间。

  中德对话意义深远

  在欧盟拟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敏感时刻,此次中德对话意义深远。

  一方面,中方再次阐明自己的立场和期待。如郑栅洁在会上强调,保护主义保护不了竞争力,只会拖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期待德方展现在欧盟内的领导力,做正确的事情。

  另一方面,德国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特殊时期访华也显关键。德方在会上表示,德中经济关系十分重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受到外部因素干扰,中国是应对全球性挑战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德方支持中欧双方就相关问题开展讨论磋商。

  在陈凤英看来,德国在欧洲具有重要影响力,其政策和行动可在欧洲范围内产生示范效应。因此,中德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不仅对两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欧洲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影响。

  送祝福、庆团圆,神州大地洋溢着浓浓年味儿;看非遗、品书香,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生。

  据数据显示,返程客流高峰在1月27日出现。当日,郑州铁路发送旅客60.6万人,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6.6%,高铁客流占七成以上。

  他说,“当时的场景就像是一场综合格斗(MMA),只不过是单方面的综合格斗。受害人非常无助,无力反抗。他完全被人控制住了,他失去了人身自由。”

  成都商品住宅库存整体平稳,截至去年12月末可售面积为2464.3万平方米,与2021年同期持平,但出清周期拉长至16.5个月,同比增加4个月,去化速度明显放缓。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较前三季度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2%,增速高于全市11.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15.5%,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8%,增速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0.1%,占比提高4.5个百分点。

  “我们对最新颁布的私募备案办法做过评估,虽然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但预计今年会很快落地。一旦正式施行,由于提高了私募准入门槛,该办法会大大加速行业洗牌速度,优胜劣汰。”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林彦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