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蒲公英产业:曾经“救命菜”变今日养生茶

来源: 知识网
2024-06-08 17:47:41

  中新网兰州6月7日电 (王牧雨 田鹏鹤)初夏时节,走进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昔日红军长征行至此,没有口粮随手摘来充饥的蒲公英,如今经过规范化种植加工,变成了市场中流行的“养生茶”。

  “之前生病的时候吃消炎药,我看到药里就有蒲公英,问了当地的老人,确实有用蒲公英入药的习俗,我就动了做‘蒲公英茶’的念头。”1988年出生的岳剑来自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嫁到会宁县后开启了她的创业之路。近日,她向记者讲述起自己与蒲公英的故事。

  2022年底,因发现蒲公英的药用价值和商机后,岳剑就开始研究市面上的各种蒲公英茶。

  蒲公英可以在会宁本土种植吗?2023年初,她又前往云南、广西向有制茶经验的厂家和专家进行求教。邀请蒲公英种植专家前来会宁考察,确定蒲公英可以在此种植。

  “太平店镇大山川村属于二阴山区,平定高速公路和国道312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雨热同期,光照充足,还有不少撂荒地。”太平店镇党委书记张彦虎告诉记者,2023年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岳剑的甘肃蒲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帮助她在大山川村等村子探索蒲公英种植“订单农业”模式,发展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帮扶于一体的蒲公英茶特色产业。

  虽然有了蒲公英地,但离岳剑想做成口感好的蒲公英养生茶还很远。2023年4月,恰逢北京茶博会,岳剑又只身一人前去“取经”。三天的时间,尝遍近万家摊位的各式茶,让岳剑上颚起了“火泡”,更是让她整晚睡不着觉,“我也不知道是茶喝多了睡不着,还是见到太多好产品太兴奋了。”岳剑说。

  茶博会结束后岳剑又去云南学习制茶技艺,在制茶老师傅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不断琢磨,终于将蒲公英茶喝起来的苦涩感降低不少。可当岳剑带着在云南研发的制茶技艺回到会宁工厂进行蒲公英茶叶加工后,泡出来的茶,味道又不一样了。

  “因为会宁的日照、湿度温度都和云南不一样,所以按照同样方式做出来的茶味道还是不同。”岳剑说。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岳剑重新调整状态继续研究。

  “那段日子岳经理几乎没怎么休息,白天黑夜就在生产线上不断调试。”甘肃蒲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长朱晓霞说,当时厂里员工虽然都对岳剑做蒲公英茶能不能成功心里没底,但是岳剑对于创业极大的精神头一直鼓舞着大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尝试和调整,岳剑在自己的工厂终于做出了第一批口感清香的蒲公英茶。如今,岳剑的公司培训了四五名本地村民炒茶,形成了制茶的标准化生产线,同时还研发了散茶、压制茶等多种产品,销往云南、广西、东南亚等地,市场口碑和反响都不错。“今年我们 种了500多亩,现在已经进入采摘期,大家有的忙了。”岳剑说。

  目前,岳剑的公司稳定吸纳就业人员15名,阶段性解决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500多人次。同时,有效带动当地村民种植蒲公英,为农户提供保底收购价,每亩纯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

  “村里开始大量种植蒲公英了后,我们就能在村里打工,家里的活也能兼顾上,也能照顾上孩子、老人,一个月还能挣3000元。”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村民李芳霞说。

  当初决定创业时,岳剑不敢和家里人说,如今取得了成效,岳剑的家人也帮着她做直播带货。“开始做蒲公英茶之前我都是一个人在做,现在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还有这么多村民和我一起,有压力也有了动力。”岳剑说。

  对于接下来的创业目标,岳剑表示前期稳扎稳打保证质量和产量,做广告出身的她也有很多对于蒲公英茶衍生产品的创意,希望能将会宁曾经的“救命草”变成人们乐于接受的养生茶。

  如今,昔日散落在田间地头的蒲公英摇身一变成了“致富茶”,成为农民增收的大产业。下一步,会宁县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注重产业发展创新模式,从而使产业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进一步加强,让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完)

  2022年以来,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的河北,通过探索开展全域营商环境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了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增强了企业家到河北投资发展的信心。对此,燕赵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卢川深有感触。

  <strong>春节假期,江苏苏州市人社部门和10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登上了“跨省招聘专车”,前往500多公里外的河南信阳招工。</strong>与苏州一样,全国多地企业春节都顾不上休息,在抓紧生产和扩产,带来用工需求的增长,<strong>劳动力市场也随之火热开局。年味尚未消散,很多务工人员就踏上了返岗之路。</strong>

  <strong>外资提前扫货</strong>

  据介绍,米尼汉自2013年开始担任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相关职务,包括从2019年9月到2021年8月任“印太”司令部副司令,负责中国相关事务。

<strong>“日银先生”胜算几何?</strong>

  在“五个一百”里遇见活力中国。活力充沛,发展强劲。当前,从荒漠戈壁到东部沿海,从南海之滨到北国边陲,从百米高空再到千米水下,数以千计的建设者们正在工程建设现场辛勤忙碌着。无数奋斗者“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着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20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商圈广场霓虹闪烁、春运途中熙熙攘攘、旅游景区游人如织、神州大地高铁飞驰……走进“五个一百”,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加快释放、内生动力持续迸发的活力中国。

王亭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