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盘:纳指下跌1.4% 三大股指本周均将录得跌幅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01 03:56:35

  北京时间1日凌晨,美股周五午盘走低,纳指下跌1.4%。三大股指在5月表现强劲,但本周均将录得跌幅。美国4月核心PCE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2%,显示美国基本通胀的指标在4月有所放缓。

  道指涨19.22点,涨幅为0.05%,报38130.70点;纳指跌233.84点,跌幅为1.40%,报16503.24点;标普500指数跌33.22点,跌幅为0.63%,报5202.26点。

  美股三大股指本周均有可能录得跌幅。本周截止周四收盘,道指累计下跌2.45%,标普500指数下跌1.31%,纳指下跌1.09%。

  在此之前,美股经历了强劲的一个月上涨。投资者担心,这种波动可能意味着最近的股市反弹开始放缓。他们担心英伟达等少数几家大型科技股的上涨掩盖了大盘的疲软——今年迄今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约10%,但经过权重调整的指数仅上涨了约3%。

  他称:“他们可能会在夏天出现回调,所以这不是投入新资金的好地方。我认为人们对这些股票的期待已经很高了,我们只想小心一点。”

  周五投资者迎来了备受关注的美国通胀数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通胀率可能朝着美联储2%的目标迈进了一点。

  报告显示,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的所谓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2%,同比上升2.8%。

  交易员现预计9月份降息的可能性约为51%,数据发布前的概率约为49%。而经济学家原本预计4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将上升 0.3%

  经济学家认为核心指标比整体指数更能衡量通胀。整体PCE价格指标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7%。经通胀调整的消费者支出意外下跌0.1%。

  核心PCE通胀数据是美联储最重视的通胀数据。该指数显示美国基本通胀的指标在4月放缓,对于那些希望确信能够开始降息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根据克利夫兰联储的研究,通胀可能要到2027年年中才能回到美联储2%的目标。

  克利夫兰经济学家Randal Verbrugge在报告中写道,新冠疫情时期供应链冲击对通胀的影响已基本解决,而令通胀保持高企的剩余力量则“非常持久”。

  他指出,纽约联储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和核心中间产品的PPI这两项与供应链相关的通胀指标已趋稳,这表明供应链给通胀带来的下行影响几乎消失,这意味着要实现美联储2%的目标,将取决于内在力量,如工资增速和企业价格变化,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影响通胀率。

  云安全股票Zscaler股价飙升,而开发者数据平台MongoDB暴跌。服装零售商Gap飙升。百货零售商诺德斯特龙第一财季亏损远超预期。

  焦点个股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审查需要多长时间,也没有对大批量发货做出具体定义。知情人士表示,官员们特别关注大批量销售,因为包括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在内的国家都希望进口大量用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芯片。

  监管机构在通知中写道:“在驾驶员未系安全带的情况下,安全带警示灯及警报声似乎未按预期启动。”因此,这些车辆不符合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第208号“乘员碰撞保护”的要求。

  达美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艾德-巴斯蒂安(Ed Bastian)周五表示,达美航空今年的目标是将运力提高7%。

  戴尔第一财季利润滑坡无法满足预期。

  诺德斯特龙第一财季亏损远超预期。

责任编辑:张俊 SF065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西方文明如何解释政治起源?东西方的解释有何异同?</strong>

  其中废旧物资回收加工正是支撑“耿车模式”的主要产业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耿车成为苏北较大废旧物品市场,九十年代末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再生资源加工基地。

  “鑫福102”轮由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旗下的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建造,总长399.99米,型宽61.3米,货舱深度33.5米,甲板面积达24000平方米。船上最大堆箱层数可达25层,相当于22层楼的高度,一次可装载24346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堪称海上“巨无霸”和“带货王”。

  珲春综合保税区管理局介绍,该区今年在做好商用车及乘用车出口业务的同时,还要利用国家赋予珲春“二手车”出口试点的有利契机,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好“二手车”出口业务工作,并且力争在汽车零配件出口业务上也有所突破。

  2015年10月,历时两年创排的《朱子礼乐·儒风雅韵》成为尤溪县“朱子祭祀大典”的重头戏,得到广泛认可。随后,该剧曾应邀赴台湾新竹、嘉义两地进行朱子文化交流,线上线下观众逾10万人次。

  新加坡华运旅游负责人李良义称,对新加坡旅游从业者而言,2023年最好的消息就是中国开始有序恢复出境游,新中两国“旅游的春天到了”。无论是中国人到新加坡来,还是新加坡人去中国旅游,双边互动会越来越多,今年内“我们希望双方文化旅游、学习交流等活动都能更上一层楼”。

陈伟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