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业绩大翻身:电力股集体“浴火重生”,发电央企利润创新高

来源: 旅游网
2024-06-14 10:53:15

  赣能股份1月29日晚间公告,2023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4.3亿-5.3亿元,同比增长3938.17%–4877.27%,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270.97%–1573.18%。业绩变动的主因是其所属丰城发电厂#7、#8机组本期正常商运,公司火力发电量及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同时燃料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赣能股份主营业务包括火力、水力及新能源发电。从生产经营数据看,该公司所属电厂2023年度实现上网电量159.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20%,其中火电发电量增幅最大,同比大涨71.64%,水电发电量同比下滑6.55%,光伏发电量增长57.14%。

  净利高增由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所致。2022年,煤炭价格高位运行,赣能股份净利润仅1064.84万元。2021年的全行业煤电价格倒挂之下,该公司亏损2.48亿元。

  燃料成本下降和用电需求攀升也对能源、金融双主业的江苏国信(002608.SZ)利润贡献颇丰。

  江苏国信披露,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35亿-22.75亿元,同比增长2591.67%-3237.09%。业绩预增原因包括金融板块经营发展稳定,收益持续增长;煤炭价格回落,能源板块加强燃料管理,利润贡献进一步提升。

  粤电力A(000539.SZ)同日发预盈,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亿-12亿元,较2022年的巨亏29.8亿元扭亏为盈。

  粤电力A解释称,2023年公司各主要电源类型上网电量均实现同比增长,营业收入大幅提高,其中气电、风电、光伏电量显著上升。煤炭市场价 格回落,煤电业务边际收益改善。

  受益于电力需求高增长、煤价中枢下移,皖能电力(000543.SZ)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15亿元,同比增长161.84%—199.82%。

  近期,多家电力上市公司公告业绩预喜。据澎湃新闻梳理,上海电力(600021.SH)、申能股份(600642.SH)等预计去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200%以上;浙能电力(600023.SH)、深南电A等扭亏为盈。

  截至目前,五大发电央企旗下主要上市电企暂未公布去年成绩单。但澎湃新闻注意到,各发电集团日前召开的2024年工作会议已给出“预告”。

  华能集团发布的消息显示,2023年“全年发电量、供热量、煤炭产量等关键生产指标,利润、净利润、归母净利润、经济增加值等主要经营指标,以及新能源开工、投产等绿色发展指标,均创公司成立以来最好水平”。其中,火电实现扭亏为盈、煤炭利润再创新高、新能源盈利占比近五成。

  据澎湃新闻梳理,华电集团2023年“经营、发展绩效创出历史新高”,全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6.8%;大唐集团去年“产量指标创历史新高、经营指标为历史最好、发展指标达历史最优”;国家能源集团“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国家电投集团“营收、利润、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 李振广:毫无疑问,如果台海爆发了战争,那么台湾民众一定会成为美国利益的牺牲品。我们都知道,台海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动荡,就是由于美台勾连,美国这样做是为了它的利益最大化,为了保住它在亚太地区霸主的地位,不是为了台湾老百姓的利益。虽然说民进党当局把他们的安全希望寄托于美国,但实际上一旦战争爆发,没有人能够保得住台湾当局。当然了,如果战争爆发的话,那台湾地区的民众肯定会受到第一波的冲击,他们会感到害怕的。所以说这种消息传出来以后,整个台湾社会感到焦虑,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姚志波于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任五常市委书记,2014年3月调任黑河市委常委、北安市委书记,后任黑河市委副书记、北安市委书记等职,2018年12月被调整为黑河市委副厅级干部,2022年8月19日通报被查。

  “在锦州吃烧烤,70%的人是奔着喝酒来的,解压啊。比如昨晚来的那哥们,就着烧烤炫了八瓶哈啤。他们家孩子一个月挣两千多,好一点的房子都七八千一平,就算家里给掏首付,孩子还房贷都费劲,不光家长着急,孩子自己也焦虑。”在锦州开烧烤店的李哥说。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3年4月50城新房成交预测报告》提到,淄博的新建商品住宅年初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速预测值达到70%,在统计的50个城市中位居第4名,仅次于长春、杭州和南宁,是三四线城市中,前4个月楼市最热的城市。

  朱凤莲:过去三年,民进党当局禁止大陆居民赴台、单方面关闭“小三通”、大面积取消两岸直航航点、禁止岛内旅行社开展赴大陆旅游业务等一系列禁限措施,封堵了两岸旅游发展之路。年初以来,我们采取一系列促进两岸人员便利往来的措施,受到两岸同胞肯定和欢迎。民进党当局被迫在“小三通”、恢复部分两岸直航航点问题上有所松动,但还远远不够。两岸同胞希望尽快实现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各领域交流常态化。民进党当局应当顺应民意,完全撤除人为障碍,采取切实措施恢复两岸双向交流和正常往来。

  中英及中欧之间这种不舒适的磨合阶段看来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欢迎克莱弗利演讲中的积极表态,至少从中看到了中英关系转圜的一丝可能性,但对其将在多大程度上落实到对华政策上持观望态度。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克莱弗利及其他欧洲政客一个隐患,即他们必须严格践行一中原则,决不要介入、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对华理性,伦敦能否真正回归?)

吴佑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