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产能真的“过剩”了吗?听听专家、企业家怎么说

来源: 中华网
2024-06-01 04:03:33

  “这是走在最前沿的钠离子电池,难道说这种电池也过剩吗?”会上,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吴大辉说,“很多中国企业,追求的是高新科技、技术创新。这类技术在国内仅仅是刚刚起步,不可能谈到过剩的问题。”

  研发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这家企业,是来自徐州的淮海控股。董事长安继文说:“钠离子电池应该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的替代品,将会替代电池的整个应用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十分广阔,且会呈爆发式发展,我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复兴产业。”

  经济学博士、北京丰台区政协委员黄永刚表示,从出口到出海日益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出口并不是贸易摩擦下的被动外迁和过剩的产能输出,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诉求和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黄永刚解释道,因为我国目前已进入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智能化、信息化文明转化的过程,每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有些国家还刚刚进入工业化,有的国家还是农业文明。而我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像北京现代服务业已经超过70%,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泰国,传统汽车产业链完备。但在中企入驻之前,这里还未有完整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链。“第一,我们出海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产品;第二,出海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我们在泰国设厂,发展非常快。”广汽埃安董事会秘书刘飞雷言语间难掩自豪,“今年2月,我们在泰国纯电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是14.2%,排名第一。”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表示,因为性价比,我们招致一些西方国家的不满,实际上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完全是无稽之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已经非常有影响力,得到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先进的产能是永远不会过剩的。” 旭合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企业,副董事长崔海峰说,“我们一直秉持着量产一代产品,同时储备一代产品,马上研发一代产品,在产业方始终处于领先一小步的地位上。国际上的一些门槛,对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来讲,是危机,也是机遇和动力。”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为达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

  在圆桌会议上,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说,中亚有非常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水电、风电。利用这些清洁能源,不仅能够实现地区的能源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地区逐步退出化石燃料,实现净零排放。中国是中亚地区非常重要的投资伙 伴。

  论坛现场,哈萨克斯坦阿塔梅肯全国企业家商会主席团主席莱姆贝克·巴塔洛夫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前五大投资来源国之一。我们愿意继续扩大同中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挖掘两国的能源合作潜能。”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者,甚至可以说是引领者。成本的降低,其实是为全球更大规模的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替代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说。

  2022年9月,傅希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信息称:傅希背弃初心使命,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转移、隐匿证据,对抗组织审查;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无视党纪国法,与不法商人沆瀣一气,大搞权钱交易等。2022年11月,傅希涉嫌受贿罪一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本报记者 向炎涛 见习记者 贺王娟

  徐昱琛表示,目前“开门红”产品的收益率分为主险收益率与万能账户收益率,以某大型险企推出的“两全保险+万能险账户”组合中的主险为例,若投保人为30岁女性,每年缴费5万元并连续缴费5年(保费合计25万元),在保障期满10年后,投保人主险合计领取26.9万元,真实年化收益率(IRR)仅为1.44%。

  一是热点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在节日氛围和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平稳增长,年货、日用品等商品需求升温。元旦假期,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3%、10.2%和2.6%。

  有前往医保谈判现场的相关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相比于往年,2022年医保谈判现场释放的消息不多,参与谈判的企业大多在谈判结束后径直离场,不愿与媒体多做交谈。

  实际上,早在2022年9月,央行、银保监会曾发布通知,对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吴珊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