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零糖社交”:适度保持冷亲密,回归“为己社交”

来源: 房天下
2024-06-13 19:28:50

  社交,对内是个人自我精神世界的梳理和对话,对外是生活必需的信息交换和情感反馈。年轻人的社交态度,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中,逐步回归“为己社交”的属性。

  养生理念的不断深入,不仅带火了无糖食品,连社交也需要“降降糖”。在年轻人眼里,“零糖社交”是一个有趣的概念,泛指在社交中保持一定距离和独立性,不过多依赖他人提供情绪价值,不产生过多的社交期望值;鼓励年轻人在互动 中保持自我,避免社交焦虑产生压力;让社交成为轻松、自由、有益的体

  这里的“糖”,可以理解为高热量、容易令人沉迷且往往带有一定“黏性”的物质,也可以理解为束缚年轻人建立清爽、平等人际关系的绑带。反映到社交层面,即表现出某种形式的难敌诱惑和过度亲密等。崇尚“零糖”,意味着年轻人不仅从生理戒断高糖分,还从心理戒断过度社交带来的黏腻和依赖:不过度分享个人信息,不滥用社交平台,不沉迷八卦娱乐带来的短暂刺激……

  这种新型社交模式重在强调自我节制力,适度保持冷亲密,在交流中追求真实而健康的情感连接,对于网络信息冲击力的抵御能力更强,把更多个人精力投向发展更多兴趣爱好的一种社交新期待。

  21岁的大三学生“弱陈”将微信昵称改成“静听风雨”后,差点被家族群成员误认为长辈。他说:“以前总认为网名昵称要体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眼光毒辣,现在反而觉得,绞尽脑汁让别人高看自己是徒增烦恼,只是个名称而已嘛。”不期望来自他人的首肯,是“零糖社交”解放精神束缚的一个体现。

  “零糖”最好,“低糖”亦可,让社交回归沟通的原本属性。这样的社交态度,不是在说教、灌输中形成的,而是年轻人的期许在碰撞后产生的默契——不因网络算力推送而患得患失,不因他人三言两语而自怨自艾。为了解压和释放情绪,年轻人正积极寻找自己的精神代言人,比如,2023年至今热度不减的“水豚”表情包,成为年轻人心中的“他者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水豚,不管外界怎么嘈杂,都不为所动只管干饭。

  从社交平台上流行的“发疯文学”到迷上“追短剧”,再到线下来场“短逃离”,都是年轻人希望以无公害、轻松的方式,为自己找到减压、释放情绪的途径。这一届年轻人,越来越懂得讨好自己,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舒适的社交生活。“社恐”并不是恐惧社交,而是恐惧展露自己不具备的社交能力。“我爸爸可以从一条街聊到下一条街,但是我不行。这不是社恐,而是社交方式不适配、不适用。”“弱陈”说。

  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相比酒桌、逛街等传统社交场景,“人机互动”是“零糖社交”的重要实现手段。AI不会对你产生过度粘连,因为大模型和算力的帮助,在保证对话流畅、自然、具备情感温度的同时,还能提供恰到好处的情绪价值,甚至比心理咨询师还专业,为什么还要花时间找人尬聊呢?

  话说回来,“零糖社交”不是零社交。成年人的生活里不可避免低效、无效社交,攀比局、催婚局这样无聊生厌的场合,但各式各样的灵魂碰撞幻化出的人间百态、交织出的红尘烟火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底色。“零糖社交”,是认定目标,既享受主宰人生的乐趣,又不被外物和外力过度干扰。在内耗与享受之间找到平衡点,就是最好的。

  所以,“零糖社交”并不苦涩,而是把甜度留给自己。

  半月谈记者:张曦

  原标题《“零糖社交”有点甜》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李亮认为,稳定经费支持涉及到资源的调配,落地过程中可能会有复杂的博弈,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支持比例是多少?对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的研究领域,很多发达国家能达到70%~80%的比例,中国很难一下子提升到这一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已连续多年在两会上呼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研究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但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差距。

  姚志波于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任五常市委书记,2014年3月调任黑河市委常委、北安市委书记,后任黑河市委副书记、北安市委书记等职,2018年12月被调整为黑河市委副厅级干部,2022年8月19日通报被查。

  2018年11月16日,国际顶刊《科学》罕见发表了一篇评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改革的社论。文章称,基金委从2018年下半年开启的全方位改革“反映了全球科学与技术研究范式近年来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跨学科研究凸显重要性”。

  他说,淄博可能会因为烧烤等因素吸引一些外来游客,但他们并非淄博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购房群体,淄博本地的经济和人口状况才是影响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因素。

  对这个问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为什么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总处于‘饥饿’之中?”

罗玮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