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产业转移大文章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5-30 20:40:17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较大挑战。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既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转移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领头雁”作用凸显,西部地区承接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从国内产业转移来看,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仍是 主要转出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仍是主要承接地,但产业转移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从单向转出到双向互动,从个别企业转到链条式承接,从因要素约束被动转到与市场扩张主动转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为进一步做好产业转移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要素禀赋不同、发展程度不一,比较优势具有一定互补性,为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力优化布局和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腾挪空间。虽然产业转移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客观看,区域间依然还存在产业同质、恶性竞争、资源利用低效、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有序转移。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既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要坚决将低效落后产能“拒之门外”;也不能一味“贪大求洋”,眼睛只盯着“高大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着眼优势产业链配套需求,结合自然禀赋、产业基础、要素环境等,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差异化布局生产力,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制造业发展格局。

  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要素成本低,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也很高。当前,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的关键变量,产业承接地要由过去追求优惠政策“洼地”,转为打造营商环境“高地”,着重解决好“要素成本低但制度成本高”的问题。由产业转移而来的企业,不仅担心“水土不服”,还担心政府承诺难以兑现,要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及时协调解决要素保障、政策落实等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投资、早落地、早见效,使产业转移项目不仅“接得稳”,还能“留得住”“长得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熊丽)

  <strong>二是在出院标准方面,不再对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strong>“乙类乙管”措施实行后,由于不再强化感染者的隔离管理,临床医生更多考虑的是患者病情本身的情况。为此,十版方案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疾病诊治要求,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临床症状等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综合研判,来决定是否出院。但是在这里也需要强调的是,从感染者的角度,即便是不做核酸,出院以后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居家的健康观察,也是以不参加社会面活动为妥,所以这一点上要综合把握。

  福州海警局现已依法对上述2艘涉案船舶及所载冻品进行扣押,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临近春节,福州海警加大对走私冷链食品的打击力度,守护民众餐桌上的安全。(完)

  新华社记者邵美琦、薛钦峰、马晓成

  专家学者认为,应加强严复文化的保护、研究、宣传与推广,不断挖掘福州城市文化内涵,推动提升闽都文化影响力。

  <strong>春运工作专班副组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徐成光</strong>: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春运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很难依靠往年经验和根据春运运行规律进行分析研判。目前作出的客流总量、构成和流向等方面的预测,是基于当前形势和情况作出的,目的是按照底线思维和极限场景,把困难想得更足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实一些。我们将会根据疫情发展和天气变化等因素,加强动态研判,及时优化调整各项春运准备工作。

  此外,有业内人士建议,航空公司、精神疾病研究机构和相关执法机关等共同开展宣传教育,讨论精神疾病的治疗与社会救助,强调假借精神疾患扰乱公共安全与秩序的惩罚,维护航空安全。

王菁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