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无象穿行”中法时尚与艺术文化交流展

来源: 新华社
2024-06-04 11:09:04

  中新网巴黎3月7日电 当地时间3月4日,“无象穿行”中法时尚与艺术文化交流展在巴黎揭幕。

  该展览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北京时装设计师协会承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学术支持、北京一行一线服装设计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副代表王盈、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副主任梁成喜、北京时装设计师协会会长房莹与法国文化部前历史古迹总监、法国国立文献学院院长让-米歇尔·勒尼奥、巴黎七区第一副区长若西亚娜·高德等150多名中法各界人士出席了本次活动。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策展人杨贝贝首先全面介绍了此次展览的内容和主要特色。她表示,这个展览中的诸多元素都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独特审美,主视觉设计采用兰花为基调,象征中法友谊长存、文化交流之树长青,相信“无象穿行”中法时尚与艺术文化交流展能够为中法时尚互动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时装设计师协会会长房莹在致辞中表示,20年前她曾作为优秀当代青年设计师受邀参加中法文化交流年,这次重返巴黎继续深度参与两国间时尚对话意义非凡。时尚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可以吸引年轻一代更多了解和接触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特别顾问名誉秘书长玛丽-皮埃尔·布歇·霍利尔女士在发言中表示,2024年是中法两国关系重要的一年,“无象穿行”中法时尚与艺术文化交流展对促进中法时尚界交流具有重要作用。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丝绸,这一中国美学名片始终令欧洲人对中国心生向往,正如这个展览中青年时装设计师们从传统到现代所展现的中国文化传承和美学探索的成就。

  开幕式后,嘉宾们参观了展览,展厅内挤满了公众。此次展览展陈方式别具一格,东方榫卯造型和欧洲镜面美学巧妙融合构成展板,再通过镜面反射营造虚幻的展览氛围,将观众引入一场深邃而奇妙的艺术之旅。28组充满张力且富含艺术思索的作品,引发观众产生好奇心,去探索眼前的艺术宫殿。

  展览为观众提供了独立、多元、立体的视角,大量中国元素在展览中得到全新的解读与展示。服装部分,从敦煌飞天、凤冠霞帔、梅兰竹菊、双龙戏珠,到古琴艺术、折纸艺术、青花纹样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元素,作品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感。展览中还有变废为宝、利用废弃服装二次加工的作品,展示了独具匠心的环保风尚。手工创意面料设计、装置艺术、编织艺术以及综合材料的运用推陈出新。

  展区展示了描绘山河之美的水墨作品,为整个展览注入一抹浓厚的书香气息。时尚插画师们为法国时尚品牌的作品融入了中国元素,通过插画生动地展现了对中法友谊美好愿景的描绘,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了引人入胜的平面视觉部分。

  当天还举行了“未来时尚:可持续与创新”时尚论坛,多名中法时尚界人士和专家参与讨论,从循环时尚的创新设计、循环回收的利用方法、绿色供应链建设、产业合作节约资源、商品数字化、向大众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视角,探讨了中法时装产业链绿色合作的方向,为服装产业的循环时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将传统文化进行“时尚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创新表达,活动聚焦中国文化和时尚品牌的国际推广及中法时尚艺术的对话与合作,通过展示美学融合、独具创新的艺术作品,彰 显中国文化底蕴和现代审美趋势。(完)

  小说《家山》的故事发生在南方乡村“沙湾”,以陈姓为主的数百户村民世世代代在此生活劳作,老一辈中有年过七旬的乡贤佑德公,是村长也是道士的修根,年轻一辈里有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劭夫,留日归乡的扬卿,省城求学回来的齐峰等。他们经历了军阀混战,国共合作,解放战争……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在世俗又充满诗性的乡村图景中,抽壮丁、大洪水、征赋纳税等冲突与争斗的命运变奏不时鸣响,一部波澜起伏的地方史志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一是照说明书选择相应药物服用,看清楚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长三角地区其他主要城市元旦假期的休娱出行也各有特色。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及湖滨银泰最受青睐;在南京,新街口、景枫中心、夫子庙则是最受欢迎的休娱出行目的地;在宁波,天一广场、鄞州万达及老外滩是最热门的休娱目的地;在苏州,苏州中心、观前街、万达广场则成为休娱出行首选。

  据悉,西安市2022年粮食总产量140.41万吨,其中夏粮72.48万吨,较上年增长0.2%,秋粮67.92万吨较上年下降1.1%。西安市用占陕西省8.5%的粮食面积,生产了占该省10.8%粮食总产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寻油找气、追风逐日,能源建设有力有序。四川盆地新增万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量、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油气供应能力得到增强;白鹤滩至江苏、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等陆续投产,电力输送通道布局持续优化;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等加紧建设,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平台安装设备及系统近600台套,是常规海上平台的2倍,可以实现钻井、修井、无人化远程操控、二氧化碳回注封存等多项功能。”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邓常红介绍,通过配备我国海上首套自主研发的7600千瓦原油发电机组,打破国外垄断,工程降低投资约6800万元,节省年度维保费用约30%。恩平15—1油田群全面投产后,高峰日产石油将近5000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入强劲动力。

陈立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