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谈科学家精神:爱国、奉献与求实

来源: 红网
2024-05-30 20:31:10

  中新网成都5月30日电 题:科技工作者谈科学家精神:爱国、奉献与求实

  作者 王利文

  “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信念、兴趣、使命感。”谈及科学研究的秘诀,中国科学院院士、“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表示,这些内在动力驱使科研工作者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下去,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一位位胸怀祖国、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科技工作者用自己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诠释何为科学家精神。

  作为国际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拉索”在四川甘孜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等待着宇宙“信使”。在曹臻看来,“持之以恒”是科学研究的关键,只有长时间地投入和坚持,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科研机遇,取得重要的科学发现。

  “做从‘0’到‘1’、从无到有的事情,就是科学家精神。”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戚智勇看来,科学家精神代表着脚踏 实地,真正地去创造创新,进一步扩展新材料、新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2022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研发的植物工厂集成技术,在卡塔尔实现了“沙漠上种蔬菜”,目前该技术已在海内外大量应用。当看到城市屋顶出现一个个花园菜园、沙漠戈壁滩种上了一棵棵果树时,戚智勇感触颇深,“科研成果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是科技工作者最大的慰藉。”

  2020年,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建成投用,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体系的布局空白。对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创新应用部算法专家向玉开而言,科学精神就是“执着的钻研精神”。去年,他与团队通力合作,为成都大运会气象预报实现更高空间分辨率、更快的预报频次提供了有力的算力支撑。

  科研成果赋能城市盛事,让向玉开和团队倍感自豪。他认为,科研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不放过每一个小的报错、每一次与预期不相符的结果,认真剖析原因,不理所当然地接受结果,才能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中成长。”

  科学与工程相融合,从解决一个个现场实际问题做起。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创新部部长姚京川、地质研究中心负责人吕菲谈到,团队最激动的时刻不是技术实现某项突破或者实验结果成功,而是切实能够发挥平台作用协同攻关,让科研成果在一线应用,解决施工现场的工程问题。

  “一切科研活动都以现场需求为导向,一切成果都以现场实用为目标,这是我们作为铁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姚京川和吕菲表示,多一项技术应用,就可能为一线施工人员减轻一份负担。(完)

  6月24日晚,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一家企业发生闪爆事故,从网友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事故现场为一座装置起火闪爆,并冒起浓烟,目前伤亡情况不详。

  要清醒认识到,因为长期的和平环境,社会经济关系深刻调整等因素影响,有的将军政军民关系功利化、庸俗化,在军地交往中陷入靠权力推动、靠面子沟通、靠感情勾兑、靠关系往来、靠利益办事等误区;个别人甚至将军地交往当成谋求私利的途径,插手工程项目、收受钱款和贵重礼品等,破坏党性原则、助长不正之风,最终沦为腐败分子,损害了部队的声誉和军队的形象。“干净交往才能交出真情实意,规矩办事才会办出倍增效益。”

  三、对颜丙涛处以禁赛7年6个月的处罚,直至2030年5月11日。禁赛期内禁止其以任何形式、任何身份参与中国大陆境内所有台球赛事与活动。

  此前,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也显示,44.4%的毕业生希望能在国有企业工作,仅有17.4%的毕业生青睐民营企业。

  不过,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布朗大学高级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去年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为何印度不能取代中国》指出:如果印度不解决“投资风险过大、政策内向性过强、宏观经济失衡过大”这三大障碍,或将错失跨国企业的投资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

  今年以来,关于“国七标准正在制定,最晚将于2025年实施”等消息也反复出现,虽然仍没有官方通告,却也在业内引起了一阵讨论和争议。

孙依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