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25个增发国债项目全部开工 资金支付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04 12:26:56

  据悉,去年下半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门用于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此次,天津共成功争取到125个增发国债项目,涵盖水利、气象、城市排涝等多个方面,涉及全市16个区。”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此,天津结合实际印发了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建立由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等13个部门组成的市级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增发国债项目建设实施。此外,还创新开辟增发国债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实行联审联办和审批全生命周期管理 ,确保所有审批许可事项工作时限全部压缩至法定时限的50%以内。

  “在资金使用上,我们以重点项目前期经费为抓手,在经费安排上向增发国债项目倾斜,指导项目单位提前做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快环评、能评等专项评价方案编制,为国债资金使用创造良好条件。”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天津多轮专题调度已下达资金项目,尤其是对28个下达资金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加快前期征迁和资金支付进度,推动项目应纳尽纳、应统尽统,形成更多投资增量。

  “马上到春节了,我们这个海鲜大礼包分量足、品类多,赶紧拍一号链接。”已是晚上8点,吴升桦还戴着老虎造型的头套,在镜头前向网友们兜售着年货。

  此外,江西中医药大学还向樟树市捐赠了清热化湿颗粒、散寒除湿颗粒、代茶饮等2200袋,价值近5万元,助力当地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

  中国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中国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率先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中国还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疫情防控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抗疫医疗专家组,毫无保留分享中国抗疫经验。中国为弥合全球“免疫鸿沟”、推动团结抗疫作出重要贡献,展现出令人钦佩的大国担当,得到国际人士的广泛赞誉。反观个别国家,不仅本国抗疫不力,还大搞疫情污名化、病毒标签化、溯源政治化,肆意甩锅、推责,破坏全球团结抗疫。

  2023年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2022年11月11日,二十条优化措施重点就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推进疫苗接种,加快药物储备,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等作出部署。

  期刊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举介绍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新闻处副处长郑露蓉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学习强国、经济参考报、人民网、<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中国发展改革报社等媒体有关负责同志和记者参会,介绍了阐释传播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宣传报道计划,并就下一步更好联动宣传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刘彦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