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中国旅行”爆火背后的国际传播密码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24 13:04:35

  【文化评析】

  最近,“Chinatravel”(中国旅行)一词异常火爆,在某海外社交媒体上“#Chinatravel”词条的观看量高达7亿。点开这些短视频,可以看到外国游客行走中国各地,观看量、评论量、点赞量都非常可观。追随视频中的“Chinatravel”攻略,更多外国人涌入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外籍人员出入境人次高达1307.4万,同比上升305.2%。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

  线下热门景点“长”满外国人,线上短视频中赞誉之词铺满屏幕。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这一轮入境游作为借力“外嘴”的国际传播,可谓“性价比极高”。

  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进一步畅通了入境游作为国际传播的渠道,极大满足了外国游客便利触达中国的愿望。自2023年12月1日起,中国对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等6国公民正式实行免签政策,效果快速显现。根据某在线票务服务公司数据,2024年一季度,上述6国入境中国游客总计同比增长约6倍;分别于2024年2月、3月与中国相互免签的新加坡、泰国,今年一季度入境游客分别同比增长超10倍、超4倍。我国不断升级扩容的免签政策,大大畅通了国际传播“带宽 ”,促成短视频形式的中国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呈指数级

  对入境游各种“关卡”的精准“解锁”,让外国游客得以畅通无阻打卡各个景点。一段时间以来,移动支付是外国游客入境游的一个小困扰。如今,优化后的微信、支付宝和“Shanghai Pass”(新版上海都市旅游卡)让移动支付变得无比“丝滑”。景点预约等服务也更加友好,比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增开护照线上购票通道,上海博物馆开设境外游客英文预约通道。在住宿方面,众多旅馆升级登记系统,更新英文地图、中英文双语标识、西式早餐等服务内容,以更好满足外国游客的多种需求。种种贴心服务打通了层层“关卡”,让外国游客的中国游体验更流畅。

  各种特色旅游路线的推出,是对入境外国游客的“精准叙事”。中国如诗如画的名山胜川浩如繁星,古色古香的文化古迹数不胜数,美轮美奂的现代地标比比皆是。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旅客需求迥异,有人喜欢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有人偏爱沉浸体验式的深游,都不难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选项。支持根据游客需求和喜好定制出游路线和计划,正是贴近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

  盈千累万的故事素材,叠加渠道、语言、叙事上的贴近性,让入境游成为我国国际传播的成功典范。一个个短视频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外国游客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最强代言”,而“Chinatravel”也反过来成为他们的流量密码。

  “Chinatravel”爆红,是我国国际传播成效的体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地位,中国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共建“一带一路”的显著成果,高铁、航天、卫星、桥梁等众多闪闪发光的中国名片……可以说,中国故事的素材库中不乏宝藏。如何摆脱“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窘境?我们有必要透过“Chinatravel”爆红,从国际传播角度汲取灵感、总结经验,在增强贴近性、提高亲和力、强化叙事性等方面下功夫,以获得更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 李振广:这毫无疑问是美国要把台湾打造成“豪猪”,就是在军事上帮助台湾当局“拒统”,全面武装台湾。但是美国军火商生产能力上有很大的欠缺,在这种情况下,美台就想在台湾设立一些合作的兵工厂,生产一些器械弹药装备之类。据了解,美台这种合作主要是要生产无人机和一些弹药,台湾地区生产无人机有它先天的优势,比方说它芯片生产在世界领先。基础的弹药让美国生产很不现实,因为毕竟美国离得很远,把弹药生产好以后再运到台湾,费时费力,所以说他们想把一些基础弹药也放在台湾来生产,当然能不能成还要看。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杨卫曾提出了对中国基础研究的三个总体目标:2020年达到“总量并行”,学术产出和资源投入总体量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2030年达到“贡献并行”,力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可与其他科技强国相媲美的里程碑式贡献;2050年达到“源头并行”,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

  产业转型中,淄博采取了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型经济主体,有力推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但就因为中国高级外交官在法国某电视台与人辩论时说了些什么,就引起美西方一些反华舆论沉渣泛起。更兼诸如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之流在边上添油加醋编排中国,导致外界颇为怀疑一点——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方注意到中国准备建立谈判进程,俄方原则立场与中方立场文件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外界注意到,扎哈罗娃例行性表态称乌克兰缺乏真诚谈判的意愿。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李亮认为,基础研究中有一类,短期内看不到任何未来的应用场景,比如寻找质量的来源或正反物质不对称起源,这些问题是关乎宇宙发展和演化的终极问题,不能用简单需求去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过于强调“自由探索和需求导向”的二分法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是漫无目的的,实际上,其目的是构建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蔡政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