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数字化保护古籍 探索古籍产业化发展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22 10:09:50

  中新网长沙6月21日电(曹静)古籍是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珍贵宝藏,蕴含着难以估量的文化价值。目前,古籍面临的难读、难懂、难识别成为其利用及传播的壁垒。

  近日,由湖南图书馆、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和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同合作的古籍数字化第一期实训项目圆满结束。

  湖南图书馆馆藏古籍图书80余万册,其中古籍线装书约68万册(含善本5万册),193部古籍已入选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又有数万件单幅文献,如字画、契据、状纸、官府告示、奏疏、上谕、功牌、执照、信札、试卷、照片、货币等,种类繁多。其中,宋元递修刻本《说文解字》是现存最早的刻本,可谓“镇馆之宝”。

  湖南图书馆副馆长 任重表示,湖南图书馆将建设古籍数字化平台,集中发布古籍数字化资源,使用户可在线阅读,积极探索古籍产业化发展模式,让古籍更便捷更广泛服务于社会大众

  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可提供文化数字化产业应用解决方案。该创新中心理事长李武望说,古籍数字化不仅是存储在硬盘里、罗列在数据库里的数字化,更应是对传统文化及其现代产业生态的焕活。“与湖南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合作也是打破古籍数字化领域人才稀缺困境的一种方式,为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新样板。”

  湖南师范大学文创设计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负责人苏丰认为,要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古籍数字化工作当中,能够真正实现学校与产业、教学与实践、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链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湖湘文脉的体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目前,古籍数字化第一期实训项目运用数字化技术让古籍从纸张实体成为数字资产,使古籍不仅在学者之间“活起来”。

  近年来,湖南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方面还针对馆内所藏古籍多次开展古籍实物修复、数字采集及存档工作,不断探索古籍的利用与传播方式,努力做好文化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

  接下来,三方将基于采集的古籍数字化成果,在古籍可视化、古籍文创、古籍科普图书等方面做系列创造性转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古籍的传播和应用。(完)

  在不断推进非遗项目全方位、立体化、覆盖式的保护工作中,非遗的时代性、教育性等功能也得以发挥,让人们得以更好感受非遗如何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助力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得以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更好地拥抱新生活、新时代。

  此外,地方政协也已经对界别设置进行了相应调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新一届政协委员名单中均增设了“环境资源界”或“资源环境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8/75/6303172442837096791.jpg" alt="" />

  本报记者 刘玲玲

  除了水果,古代的快递还可以运送水产海鲜。同样是在唐代,当时平原郡(今山东境内)的螃蟹特别有名。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记载:“平原郡贡糖蟹,采于河间界。每年生贡,斩冰火照,悬老犬肉,蟹觉老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直百金。以毡蜜束于驿马,驰至于京。”为了给皇帝进贡鲜活的螃蟹,地方上的老百姓必须在夜间举火照明凿开冰层,将肉悬在水中诱捕螃蟹,所以这种螃蟹一只价值上百金。捕到螃蟹之后,立即用毛毡包裹起来捆缚到驿马上,快马加鞭,昼夜兼程,趁着螃蟹还鲜活的时候运抵长安。

  问题是,为什么不能早一点把这些苗头消除在萌芽?如何铲除“高启强”们壮大的土壤,如何让一个社会保持公平和正义的底线,如何从定点清除到制度化、常态化反腐……这些都有待于接续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

张淑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