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在欧媒发文驳斥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25 13:28:57

  中新网布鲁塞尔5月1日电 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公使彭刚4月30日在欧盟媒体“欧盟观察”发表署名文章,驳斥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

  文章表示,近期,欧美一些人士认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产能过剩”,欧盟委员会也以此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事实上,这只是欧美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寻找的托词,无论从现实还是未来角度,这一论调都站不住脚。

  文章指出,第一,所谓“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产能是否过剩,不能只看生产能力和供给,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如果认为一国只应该生产满足本国需求的产品,以一国产量占国际市场份额或者出口量等指标来判断是否“产能过剩”,这就违背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更不符合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

  第二,判断“产能过剩”要看一个行业的产能利用情况,看是否存在大量闲置产能。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产能需求持续旺盛,根本不存在产能过剩问 题。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基本实现产销平衡,其中国内销量占87.3%,国外出口量仅占12.7%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创新优势更加明显,集成各种先进技术的爆款产品频出,引发欧洲及全球业界的强烈兴趣,越来越多用户给出积极评价。新能源产能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比亚迪等中国头部造车新老势力,在做好产能准备之前往往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需要解决的更多是产能不足的问题。

  第三,以“产能过剩”为由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不仅错误,更是不公平的。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不是补贴的结果,而是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和艰苦付出,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成就。希望欧方客观公正看待,不能把目前欧盟自身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归咎于中国,更不要以此为由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记者发现,用户通过搜索“疫情”或者抖音主页切换到“抗疫”专栏,就能进入抖音的防疫辟谣专区,查看相关知识;在百度以“新冠”“疫情”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时,还会出现辟谣专区和全国防疫热搜榜,给用户更科学的指引。

  “一大半时间都花在了赶路上。”用这句话形容筛查小队的经历再合适不过。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2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通知》,从供应方式、供应程序、明晰权能、地价措施、用途转换和履约监管六个方面,对工业用地供应政策进行了完善和创新,进一步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强化土地要素保障,释放市场活力,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理应被认定为工伤,并依法享受工伤待遇。”办案法官表示。

  时至今日,我已结束外地工作回到成都工作生活,回想这次特别的回家经历依然感受到一丝“紧张”,同时也充满平凡又温暖的力量,算得上疫情3年在我印象中的一个缩影。面对过去一轮轮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都尽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让烟火气早早回归。

  1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恢复开馆,观众可通过该馆官网或中国数字科技馆公众号提前预约购票。图为小朋友正在与体感机器人互动。<strong>杜建坡摄/光明图片</strong>

赖振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