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青年石油人才赴华留学项目架起中伊友谊桥梁

来源: 砍柴网
2024-06-05 23:59:13

  中新网北京5月3日电 (记者 胡默达)日前,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成果之一,“振华石油伊拉克青年石油人才赴华留学奖学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作为项目重要延伸,伊拉克石油部技术骨干来华交流培训首期培训班正式结业,有效推进中伊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增进两国文化交流与了解互信。

  2023年1月,为响应伊拉克石油部未来人才培养和产能建设战略,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下属的振华 石油公司(以下简称“振华石油”)在教育部支持下,发挥其东巴油田项目与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属地优势,联合西南石油大学启动伊拉克青年石油人才赴华留学项目

  该项目是伊拉克首个由国际石油公司提供的滚动长期奖学金项目,并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成果清单。截至目前,已有2批共30余名伊拉克留学生来华深造,70余名来自伊拉克石油部和东巴油田项目的伊拉克石油人才来华接受短期培训。

  本次伊拉克石油部首批来华培训班于4月19日在成都开课,其间参训学员还通过文化参观交流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随着留学培训项目溢出效应的不断扩大,已有越来越多的伊拉克青年成为中伊友谊的见证者和接力者。

  首批来华留学的伊拉克“Z世代”女孩阿雅·伊玛德在家人的支持下来到中国留学,她表示,过去一年,踏足过中国很多地方,随着对中国的了解不断深入,也越来越期待中国更多的建设成果在伊拉克推广。“教育是未来的希望,希望留学项目能够为伊拉克输送更多的人才。‘一带一路’也能够越来越好。”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投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赢发展,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据了解,本次培训前,伊拉克石油部于4月11日向振华石油发来感谢信,高度肯定中国企业在推动中伊人才培养与文化交流等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贡献。目前,振华石油在伊拉克运营的艾哈代布油田、东巴油田分别是伊拉克首个国际石油合作项目和首都巴格达地区第一个国际石油公司独立运营项目,为当地直接创造就业机会逾5000个。(完)

<strong>  此前高价采购,如今在仓库“吃灰”</strong>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和乡亲们一起加油,一定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江西井冈山茅坪镇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信心满满。2016年2月,总书记踏雪来到神山村,走进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家和贫困户张成德家看望慰问,送去年货。

  如今,孙莉做的山东传统面食还在日本吸引了不少“粉丝”。“每次我把面食拍照分享在社交网站上,都有许多日本侨胞朋友给我留言,说想学做白白胖胖的馒头、花卷。一些日本当地朋友也很感兴趣,都等着我过完年回日本教她们。”孙莉感叹,近年来,在日本也能感受到越来越浓的中国年味。每到春节临近,侨胞朋友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怎么过年、年夜饭吃什么,“春节在每个海外侨胞心里都有无法忘却的印记。”

  给老街坊们拜年时,总书记表示,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齐鲁人才研究院副院长李召华表示,随着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近年来,包括工厂一线操作工、餐厅服务员、快递员等在内的年轻普工,在招聘市场很受欢迎。但由于技能要求较低,淡旺季收入波动大,人员流动性很大。再加上有些年轻人不愿从事简单重复劳动,导致这些行业持续缺工。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建管用并重,加快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推进和管护机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合光说,要着力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的格局,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这个过程要因地制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特别要注意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各方共同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刘建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