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这一站,贵州》:地域特色纪录片的破圈之道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11 02:43:53

  中新网北京12月17日电 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第一季研讨会暨第二季节目发布最近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其创作经验与成效、如何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文艺作品如何助推赓续中华文脉等话题展开研讨。

  2022年,贵州卫视推出大型人文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第一季)。在研讨会上,贵州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哈思挺用重塑、传播、扎根三个关键词总结这一纪录片的破圈之道。

  “《这一站,贵州》提炼贵州最具特色的在地文化元素,并通过人的活动进行发掘和阐释。第二季提出了‘黔式审美’的全新概念,通过高纬度的外部视角实现对在地文化的发掘与重塑”他表示。

  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表示,《这一站,贵州》有着鲜明的贵州文化特色。在推动地域文化传播时,要找准最具影响力和特色的内容,选择大众层面最广为接受的方式来呈现。在认识遗产、打造或是传播地域文化时,需要考量如何在众多的文化思想当中去选择文化遗产,如何使其更多地契合人类的精神价值和精神追求。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则认为,第二季节目要实现更好的创作和传播,需要把握三点。一是视点,要保持自然朴实的讲述,不拔高、不造作;二是焦点,要以点带面,把每个点做透打穿;三是观点,要善于提炼观点观念来带动传播。

  中央民族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林继富提到,《这一站,贵州》以小人物为切口去透视今天贵州人的生活,体现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关系。他希望,第二季节目能够融入到国家文化建设体系里,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藏和新时代的主流价值传达好。

  此外,会上举行了《这一站,贵州》(第二季)发布式,第二季节目核心主题为“发现贵州,理解中 国”,立足贵州历史文化,又不局限于贵州本身,把贵州放在整个中华文明的背景下去理解和讲述,并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枢纽——3000年的中国》作者施展担任学术指导和出镜学者。

  《这一站,贵州》(第二季)以贵州文物和历史文化为主线进行创作,由贵州卫视联合国内著名纪录片团队策划完成,将于12月23日在贵州卫视首播。

  美国媒体获取的一份国防部文件显示,美军多年来在他国造成的平民死伤人数“被大大低估”,而美方承诺的问责机制压根未见影踪,在平民伤亡统计和问责方面更是从未兑现过承诺。

  中国企业形象全球调查覆盖全球各地共12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意大利、肯尼亚、南非、巴西、美国。

  <strong>超侧卫:</strong>选择航拍,除了因为喜欢,还在于,航拍可以呈现不同于平面的视角,从地面上的二维取景上升到空中三维取景。我这本书的名字“飞越世界尽头”,就是指延伸至人所不能及的尽头、攀升至人所不能及的高度。

  10岁的娄恬畅是天津女排的铁杆粉丝,友谊赛过程中,在场边观看的娄恬畅表示自己和妹妹娄畅恬跟随父母一起参加过很多天津女排的活动。“8号我们全家一起在天津女排训练馆参加了观看女排夺冠现场的直播活动。我爸妈都是天津女排球迷,他们从小就教育我要学习天津女排不服输、敢拼搏的体育精神,三大球运动我都学习了,未来想专业学习排球运动,将天津女排精神运用在学习生活中,勇往直前。”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

  观看电视时,眼睛应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电视屏幕对角线的长度。观看电脑时,眼睛离电脑屏幕的距离应大于50cm(约一臂远),视线微微向下,电脑屏幕的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cm左右,能有效减轻眼睛干涩、视疲劳等。

庄雅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