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幕 “电影之城”展现文化魅力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25 20:10:35

  6月23日,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自6月14日启幕,10天时间里,这座电影之城散发迷人光彩,吸引全球影人和全国影迷瞩目。

  开放、多元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选和国际影片展映,历来受到各方关注。本届电影节征集到来自五大洲105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参赛、参展作品超3700部。经过遴选,50部参赛作品进入金爵奖评选,其中世界首映38部,国际首映6部,亚洲首映6部。屡创新高的首映率,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全球“电影节圈”享有杰出口碑的注脚。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1993年,乘时代之风,上海创办中国首个竞赛型非专门类国际电影节。经过30多年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会。作为最年轻的国际A类电影节,其成长之快、势头之健,令业界叹服。

  一批新人新作,从上海国际电影节走向更大的舞台。秉持“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定位,上海国际电影节形成了持续打通、有机衔接的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将人才培养和作品孵化的周期拉长,在助力创作者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人才培育体系的不断优化。一组数据令人欣喜:自2007年设立以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见证了98个项目进入制作,其中76部参与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展,57部入围A类国际电影节,有38部又回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参赛参展,68部影片在国内外院线上映。

  上海国际电影节之所以越办越好,越办越有吸引力,得益于其始终坚守国际化、专业化、大众化的办节 思路。本届电影节期间,上海47家展映影院放映了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共1636场,其中82场举办了观众见面会。培育市场,惠泽观众,电影之于上海,早已浸润于城市文化肌理之中。

  数据显示,上海已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城市电影票房。作为中国电影市场乃至亚太电影市场的“风向标”,上海的场均上座率、单片观影人次等始终位居全国城市前列。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的活跃度,恰是这座城市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本届电影节期间,上海更鲜明提出“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从筑牢根基、繁荣出品、升级产业、培育生态、完善人才机制等五方面,经过三年左右的持续推进,全面提升上海电影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擦亮“上海电影”这块金字招牌。

  以影为媒,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全球展现上海的魅力与活力,成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实践样本。

  能否夺回汽车行业的“先发”位置,也将关乎到广州制造业“标杆”能否形成。广州市统计局一份报告曾提出一种设想,广州“制造业立市”可以经过三个阶段达成,第一步正是作为短期发展“先锋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早在2019年11月,当南非、中国、俄罗斯三国举行联合海上军事演习的时候,一些西方媒体就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这一代号为“光环”的演习。认为俄罗斯和中国都在北半球,距离南非遥远,派遣海军到非洲南部海域与南非进行联合军演,不甚妥当。

  利好还将持续释放。不久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永伟作出判断,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涨幅预计在40%左右,新车渗透率也将在40%左右,三线以下市场、出海市场以及对燃油车的加速替代,均将是增长空间。

  当然,南非、中国、俄罗斯联合海上军演的目的与环太军演等等美国主导的演习是不同的。中国并不是为了谋求霸权,也从未像美国招呼“小弟”那样招呼自己的友好国家来进行这样、那样的联合演习。中国军队与外军联合演习,从来都是在平等与友好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中国为什么要跑到南非海域去参加演习?其实,美国对此心知肚明!中国海军自2008年开始参加亚丁湾护航,至今已经近15年。可以说,单论亚丁湾护航,中美之间可是有合作的哦!

  开放,当然是中美关系维系所需要的。海叔认为,这种开放的精神,不仅中国需要秉持,美国也同样需要重新举起!只有把世界经济的“蛋糕”共同做大,才有益于中美双方。当然,在中国来说,还会认为有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知道美方怎么看?

  袁家军说,今年春运客流大幅回升,交通运输部门要着力提升保通保畅能力,抓好科学精准调度,落实疫情防控规定,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健康出行,确保重点物资运输畅通有序。

林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