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科技向新】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25 11:50:12

  青年科技人才具有敢于探索未知、勇于挑战现状的精神,这使他们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群强国青年科学家,勇闯科技“无人区”,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在许多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无人船艇企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人推动我国跻身国际全海深探索能力第一梯队,还有人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创刊以来第一篇裸子植物研究的论文……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奋进在科技创新道路上。

  青年科技人才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活力和未来。近年来,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源源不断充实科技人才队伍。目前,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稳居世界首位;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排名世界第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已低于45岁。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悟空号”“墨子号”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一线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3岁;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来自一支90后为主体的科研队伍……

  实践证明,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们攻坚克难的排头兵、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我们要持续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厚植创新沃土。这不仅包括在教育体系中培养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涉及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科技创新前沿领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譬如,中国科协推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帮助32岁以下人才走好科研生涯第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实施青年创新计划,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研究;北京理工大学组建青年科学家工作室,“一事一议”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新星,这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的硬招实招,有效激发着更多创新活力。

  同时,在人才培养体制和评价体系建设方面,我们要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支持,更加人性化的关怀。在工作方面给青年人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在生活上,我们也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青年人真正心无旁骛搞科研,尽可能地调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让他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绽放青春。

  不确定XBB会否取代现有毒株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满洲里1月5日电 (李爱平 曹晗 孟依兰)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政府5日消息指,中国(满洲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已通过评审验收正式上线运营,目前该平台已实现企业申报顺利通关。

  2022年12月15日4时15分,中核集团旗下田湾核电站年度累计发电量首次突破500亿度,创田湾核电站年度发电量历史新高,实现年度发电量六连增。截至目前,田湾核电1-6号机组累计安全发电量超过3500亿度,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超1.05亿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超2.87亿吨,减排二氧化硫93.8万吨,相当于种植超过10.2万公顷的绿色森林。

  5日,记者走进巴楚县恰尔巴格乡其盖里克村农业产业示范园,红彤彤的果实晶莹透亮,一串挨一串,在翠绿的藤叶间若隐若现,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的景象。

  急性出血性疾病;

  柬埔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说:“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防疫政策,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吴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