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侗族大歌“出山”又“出海”

来源: 房天下
2024-06-01 05:58:47

  中新社广西三江11月12日电 题:传唱千年的侗族大歌“出山”又“出海”

  中新社记者 黄艳梅

  “幸福的侗家哎,多嘎多耶情豪放,花桥上,把歌唱……”正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上,侗乡人踏歌起舞,欢快地唱起侗族大歌,纯净的天籁之音深深打动着海内外游客,掌声一次次响起。

  在三江县多耶广场参与活动的人群中,来自广东省湛江市的陈佳颖听得入迷。“侗族大歌没有伴奏和指挥,音调有高有低,时而奔放、时而舒缓,太美妙了。”她说。

  至今约有2500年历史的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世居地主要位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交汇区域连绵的大山深处。侗族大歌源于生活,曲调高亢婉转,结构严密精美,唱起来顺口押韵,又传情达意,成为侗乡民众传授知识、交流感情的纽带。

  三江县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也是中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有“中国侗族在三江”之誉。本届侗族多耶节期间,三江县为游客倾情上演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非遗视听盛宴。

  来自三江县梅林乡新民村中寨屯的吴春月与40余位同伴,在多耶广场为游客现场演唱侗族大歌。“我从6岁开始学唱侗族大歌,现在总共会唱300余首。能把深山里的古朴侗歌唱给各地的人听,我非常开心。”吴春月说。

  “80后”吴春月出生于侗族大歌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成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侗族大歌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我希望能够把侗族大歌传承下去,把侗族文化发扬光大。”她说。

  近年来,吴春月将侗族大歌从深山唱到了国际舞台。她牵头组建了侗族大歌队伍“新民组合”,赴中国各地参加各类比赛及展示活动200余场次,并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她还受邀担任授课老师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免费培训300余期,培训学员8000余人次。

  为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三江县老歌师吴光祖倾注数十年心血搜集整理歌书。吴光祖还作为主编,与柳州市群众艺术馆共同编印了《侗族大歌(乡土教材)》。

  1944年出生的吴光祖是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说,“饭养身、歌养心”,“歌”是支撑侗族民众的精神食粮,是知识、是艺术,是侗家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和民族文化瑰宝。

  近年来,三江县持续开展侗族大歌全民艺术普及,采取引导民间歌师社会传承、侗族大歌进校园等方式,让侗族大歌薪火相传。当地还通过侗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举办侗族大歌节等系列民族节庆活动。(完)

  据报道,作为对焚烧《古兰经》的回应,有约200名抗议者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瑞典领事馆前举行集会。集会中有人焚烧了一面瑞典国旗。

祝愿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展宏图

  夜幕已经降临,周渡站四十多名在岗消防员分散在消防站各处,休息室里不时传来“砰砰砰”的台球撞击声和几声嬉笑,有人弹着吉他练歌,有人和家人打着视频电话,“小时候过年肯定是阖家欢乐的,年三十在家等着父母做饭吃,吃完饭穿好新衣服出去放鞭炮,那个时候想法比较简单,觉得放鞭炮是最开心的了。”高恒宇话锋一转,“但现在长大了就发现不放烟花爆竹是更好的,一个是为了环保,另一个也是通过我们的工作深刻体会到,这种庆祝方式还是容易带来危险的。”

  整台晚会匠心独运,暖心旋律抒怀美好心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总台新技术完美交融,强烈情感共鸣和视觉冲击力引发网友好评如潮,纷纷点赞称,“今年春晚很好看,接地气、暖人心,将中国普通人的故事搬上舞台。民族文化、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一件也没忘”“舞台年代感和科技感融合,特别喜欢春晚的情感表达和国粹精华展示”“春晚象征着最高舞台,却为一位炊事班老兵实现梦想,让我们心生无限希望,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新时代的中国就在眼前” “古典色彩,光是名字就像一句短诗,配上中国舞,简直是给眼睛的一次按摩”。中纪委网站刊文点赞沈腾马丽的小品《坑》,评价节目全程笑点,辛辣讽刺,不能再让“躺平式干部”坑人了。

是步履匆匆跋山涉水

  春节前夕,多地密集发放消费券,通过“春节假期搭台,消费券唱戏”的方式激活春节消费市场。消费券“劝”消费效果如何?天津海信广场媒介经理马维申介绍,春节前最后一个周末,商场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提升15%,消费券带动消费近百万元。

王淑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