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声誉风险管理重在制度建设

来源: 红网
2024-05-30 14:05:43

  记者特别就金融企业如何破解声誉风险管理难题采访了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高巍华。高巍华先生在金融企业一线从事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多年,在声誉风险管理领域积累了很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他指出,企业声誉风险管理实际上是一把手工程,要想取得好的管理结果必须首先建立在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上。声誉风险是衍生风险,企业品牌部门或者声誉风险部门本身不会产生声誉风险,它必然来自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产品设计、客户服务、运营管理等等环节中而产生的问题。因此声誉风险管理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必须是全员、全链路、全过程的管理方式。在2021年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阐述了声誉风险事件应对的七个关键措施, 其中涉及到品牌部门的工作只有两块,分别是应对媒体和声誉修复,但是实际上要管理好的声誉风险事件,还需要在客户服务、产品设计、消费者保护等诸多领域进行相应的应对动作。这就要求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制度授权给声誉风险管理部门,能够全流程监督、检视、协调、评估,这项工作也必然跨部门的、甚至是跨业务公司的工作。

  在声誉风险管理制 度的制定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需要提前考虑。

  一、责任的层层分解必须到人。没有到人的管理职责是无效的。不仅要明确企业声誉风险的第一责任人,也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在协同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这些人的绩效考核必须要和声誉风险管理效果挂钩。这样才能在一些紧急重大的舆情时间发生时,迅速核实、迅速反应、不推诿不避责。

  二、制度要在流程中发挥有效性。企业有各种各样的制度,在大型企业中甚至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如果制度只放在抽屉里,而不是放到管理流程中,制度是无法发挥有效性的。因此必须让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内嵌到管理流程中,做到系统平台里,一旦遇到相关声誉风险事件就自动发起、自动流转,让流程和系统保证制度有效性,制度也要清晰的描述和规定如何嵌入到管理流程中。

  目前,防控重心已经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医院承担的任务更为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阶段的疫情防控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产业方面,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以上用于支持帮扶产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保险覆盖率达到70%。通过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选派产业顾问组,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实施消费帮扶行动,一些脱贫地区农产品实现量价齐升。

  责编:唐煜斯

  尽管环境如此恶劣,2015年至今,张佳欣每年都会从黑龙江跋涉4000多公里,花上三天时间来看她的丈夫。

  1月8日15时10分,正在值班的薛春节接到了一个电话,一阵急促的声音传来:“东莞市茶山镇光电缆线工作不良,已经影响到了骨干网,辐射至京九线,需要立即修复!”

  目前,通过建设医联体模式,朝阳区初步形成了“大小一体化、上下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加强了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的互动。有效促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康复期患者回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促进三级医院回归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专业队伍的教学培训。

黄启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