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福建宁德强制隔离戒毒所:新生,从这里开始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6 17:10:45

  中新网宁德6月6日电 (吕巧琴 林榕生)在社会的边缘,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曾深陷毒品的泥潭,却又在努力寻找重生的希望。5日,中新网记者走进福建省宁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零距离接触戒毒学员,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

  因为吸毒,32岁的阿成(化名)已是第三次进入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此前两次,他每次都在戒毒所内呆一两年的时间,然而从戒毒所出去后,因为缺乏家人的关心,以及周边朋友的影响,又再次沾染上毒品。

  “第一次接触毒品的时候是20岁,那时候年轻气盛,因为好奇,结果‘甩不掉了’。”阿成说,因为毒品,他失去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也逐渐认识到了毒品带来的危害。

  “它不仅摧毁了我的身体,更是摧毁了我的家庭和人生。”阿成说,在戒毒所的日子里,时常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和挣扎,好在通过管教民警的帮助和关爱,逐渐走出了毒品的阴影,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谈及未来的规划,阿成说,此次出去后将离开这座城市,换个新的环境重新开始生活,“希望那些没有接触过毒品的人,远离毒品”。

  目前,宁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戒学员有13人。结合戒毒所实际,宁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巡控工作实施24小时全时段网格化管理,要求监控人员每逢“5”分钟全屏扫描监区动态,巡视人员逢“10”分钟全屏扫描监区动态;对管教工作落实“三个必须”,即必须亲自进监室,必须亲自安排监室事务,必须亲自跟被监管人员谈心谈话。

  此外,发生突发情况时,该戒毒所立即启动“135”响应机制:巡控警力1分钟内到场处置,管教和医务力量3分钟内增援,带班领导 5分钟内到达现场,形成联动处置。

  今天,是小江(化名)进入戒毒所的第28天,这是他第一次踏入这里。他说,刚进来时,自己充满了疑虑和不安,但他清楚地知道,只有戒除毒瘾,才能过好往后的生活。

  2014年,小江因为一些事情心情不好,在朋友怂恿下,第一次吸食了毒品,之后便在吸毒的路上越走越远。“那时候就是觉得好玩,而且身边的朋友都有在吸。”小江说,自从吸毒后,经常和家人吵架,没钱了就向家人要。“每当毒瘾发作时,强烈的渴望和焦虑几乎让自己无法承受。”

  戒毒之路,困难重重。回首戒毒的日子,28岁的小江心中感慨万千,“不仅面对身体上的痛苦,更要面对心理上的挑战”。

  宁德强制隔离戒毒所一方面根据戒毒学员的不同情况,分析人员的思想动态、健康情况、家庭状况、吸毒原因、心理症结等,进行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及时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形成常态化模式;另一方面强调学员与家庭关系的修复,在戒毒矫治期间,通过亲情电话、撰写认错书、忏悔书等活动,取得戒毒人员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在戒毒学员生理脱毒阶段,该戒毒所采取药物介入治疗,摸索完善治疗模式;根据情况因人施制,制定科学的脱毒流程,帮助戒毒人员尽快生理脱毒。

  “希望在这里面能够好好地改造自己。”小江说,自己的责任不仅在于照顾好自己,更在于回馈社会、帮助他人;计划在未来的日子里,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当天,宁德市政协副主席刘登健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赴宁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禁毒工作视察调研并进行座谈,深入了解禁毒工作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还举行了宁德市禁毒协会关爱强戒学员暨捐书仪式。

  近年来,宁德市通过持续综合治理,毒情形势明显改观、持续向好。2023年,该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4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331名,查处吸毒人员780人次,同比分别上升50%、131.47%和25.4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送戒率、病残吸毒人员送治率达双100%,自愿戒毒就诊率、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就诊率同比分别上升44.6%、44.8%,社戒社康复吸率从2022年的6.79%下降至2023年的2.5%,吸毒人员肇事肇祸保持“零发生”。(完)

  云南师范大学虽尚未开设纪检监察本科专业,但2013年就在全国首创全日制本科法学专业纪检监察方向。按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执行副院长尤伟琼的话说,制定能培养出优秀纪检监察人才的培养方案,是一直在啃的硬骨头,先后四版人才培养方案,“铁杵磨成了绣花针”。

  疫情期间,劳动力市场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ADP研究院分析师表示, 如果符合加薪条件,中国员工有78%的可能性加薪,新加坡员工为 63%,在整个亚太地区,近四分之三的员工希望提高工作时间的灵活性,例如在总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每周工作四天,从而压缩可用于加班的时间,73%的中国员工对此表示支持。

  樊胜根表示:“我们面临多重挑战,气侯变化、疫情,加上最近出现的干旱,对全球粮食来讲不容乐观,对中国来讲粮食安全是不容置疑的,这里有两个因素要考虑到。”

  不过,尤伟琼说,早在10年前开展纪检监察方向人才培养的云南师范大学,已经挺过了“自己没有人才的”最艰难阶段,实现了从“借人家的人才来用”,到“用别人的人才和自己培养的人才,形成自己的资源库。”

  文章介绍: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效应下,越来越多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抛弃侥幸心理、放下思想包袱,主动投案、向组织交代问题。十九届中央纪委向党的二十大的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来,8.1万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2020年以来21.6万人主动交代问题。主动投案人数的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腐败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更加显现。

  实际上,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近期一些地方在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行动中,已经开始推出了一些积极的举措。例如,多地调整核酸检测实施方案,北京、广州、太原等地宣布长期居家老人、每日上网课学生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可以不参加每日核酸检测。

温宇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