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需有系统的前瞻性规划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5-31 03:28:42

  蒋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18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从4方面提出11条政策措施。指导意见提出,引导高校通过新建、改扩建、修缮、装配化改造提升等多种方式,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宿舍面积缺口大、具备新建条件的高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新建一批学生宿舍。鼓励新建宿舍参照本科生四人间、硕士研究生两人间、博士研究生单人间的标准规划建设。引导地方政府优化利用闲置资源,为高校学生宿舍“拆旧建新”、改造翻新提供周转住房。

  近年来,高校学生宿舍问题,不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有学生抱怨学生宿舍条件差,还住六人间、七人间;有的高校明确不再向专业硕士提供校内宿舍,让这些学生自己到校外租房。七部门出台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学生 宿舍建设提出新要求,这有利于改善高校学生住宿条件,但建设高校学生宿舍,既要考虑高校在读学生的现实需求,又要结合未来10至20年适龄学生的变化,有系统的前瞻性规划。可将自建宿舍与后勤服务社会化结合起来,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优化学生的住宿环境。

  为此,对于学生住宿条件紧张的高校来说,新建、改建、修缮学生宿舍就很有必要,要通过新建、改建宿舍,扩大宿舍供给,通过重新装备宿舍,让大学生享有更便捷的寄宿生活。但是,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宿舍,都涉及资金问题,这要求高校量力而行,做好长远发展规划。

  为让高校重视宿舍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与宿舍面积达标挂钩,将高校学生宿舍达标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学生宿舍面积总量缺口大、学生反映强烈的高校,原则上不得新增安排招生指标,问题突出的要压缩招生指标。按照这一要求,高校为扩大招生规模,就必须加强宿舍建设。而这还是全部由学校来解决学生住宿的思路,需要理性看待。

  未来十年,我国高校面临较大的扩招压力,如果由学校解决所有学生的住宿,那么,学校为扩招就必须新建宿舍,否则只能选择不扩招。而不扩招又面临社会期待提高本科录取率、研究生录取率的压力。近几年来,部分高校扩招研究生,而由于学校住宿条件有限,就让专业硕士自行在校外租房。

  但南海不是域外国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游猎园”,煽风点火、坐收渔利的那一套,在这里行不通。中国和东盟国家有必要保持定力,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坚决反对域外势力插手,将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掌握在地区国家自己手中。

  第三类是中国足球协会。中国足协是一个社团法人,是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它依照法律的规定或是政府的委托,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也进行一定的组织管理,包括经济活动的导向、决策、监督,还可能涉及运动员的评级等。14人落马名单中,中国足协的人员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包括足协主席、纪律委员会主任、竞赛部部长等人,这表明这些部门很显然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可能发挥职权进行权钱交易行为的空间很大。

  据福州晚报此前报道,9月4日,福建省沿海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统计4日08时~5日08时累计雨量,共有52个县(市、区)的418个乡镇超过50毫米,其中32个县(市、区)的191个乡镇超过100毫米,6个县(市、区)的14个乡镇超过250毫米,以福清镜洋镇365.7毫米为最强,以永泰5个乡镇为最多。福州局地出现狂风暴雨,永泰24小时累计雨量达262毫米,突破当地1960年以来历史纪录。此外福清1小时累计雨量极值达119.2毫米,3小时累计雨量极值超300毫米,“小时雨强”突破历史极值。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启动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推动降低贷款利率,对于个人住房信贷客户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固定利率,另外一种是LPR+点差。如果是前者,在还款期内房贷利率保持不变,如果是后者,执行利率将随着LPR的变动而发生改变。大部分客户选择了LPR+点差的模式,但仍有一部分客户担心还款期内利率上行而选择了固定利率。9月4日,中国光大银行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就存量房贷业务作解答时明确表示,固定利率客户也可以申请下调。

  [#北京公积金贷款仍执行认房认贷政策#]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燕)9月7日,贝壳财经记者从北京住房公积金热线了解到,目前有关部门出台的“认房不认贷”政策,针对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北京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未做调整,仍执行“认房又认贷”政策,即无住房贷款记录且在本市无住房,按照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仅有1笔住房贷款记录等情况则执行二套房贷款政策。

  张强:西北地区的极端天气,比如暴雨、干旱、沙尘暴等,这几年在持续时间、发生期上都有一些异常反应,比如今年七八月份发生沙尘暴就比较罕见。因此,必须要提高对极端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气象部门要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而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预防与防范不只与气象部门相关,需要多部门、全社会联动起来,形成合力。

李建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