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直播为“龙舟经济”点了把火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20 18:01:21

  想到端午赛龙舟火,但没想到龙年端午赛龙舟会这么火——在短视频直播平台,端午赛龙舟迎来了指数级传播。

  数据显 示,5月11日至6月10日,在抖音平台上,提及“端午”的视频新增逾2000万个,获得了360亿次播放、9亿次点赞;提到“龙舟”的视频新增逾179万个,获得了140亿次播放、1.5亿次点赞

  划手们在龙舟上炫出了气势,网友们在屏幕外打起了Call,你“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我“三三五五屏幕前,守定龙舟看不归”……线上线下共舞,船内船外同乐,带来的结果就是,赛龙舟成功实现了从热闹变为热门,从破浪到破圈。

  赛龙舟的高热度传播激发了许多网民实地游玩体验的热情,带动“龙舟经济”持续走热,广东、湖南、贵州等地的龙舟举办地因此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赛龙舟的火,是短视频直播将国人的文化自信“汇聚成炬”的结果。

  赛龙舟火爆背后是短视频直播的助力

  今年端午赛龙舟的火,显然不是偶然:火爆背后是短视频直播的“聚势助力”。

  如今,短视频直播已成“非遗热”“考古热”“文博热”持续升温的催化剂,成“国风”涌动、“国潮”兴起的助推器:越来越多年轻人在上面穿汉服、学京剧、跳古风舞,还有学习诗词知识、点赞非遗技艺、种草文博场所。

  某种程度上,短视频直播助力传统文化传播就是“势”——势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

  端午赛龙舟自然也可以借势而上、造势而起,“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

  刚过去的端午里,广东龙舟文化就受到了舆论聚焦。“广东人有了自己的水上F1”直接登上了抖音热榜Top4;“南方人赛龙舟这么野啊”“广东龙舟的颠超乎你想象”等话题播放量均过亿次,“广东赛龙舟输了跪祠堂”“房东运动会又来了”等热梗也广泛流传。

  这离不开短视频直播的带动:今年5月初,抖音公益的“DOU来广东百千万”专项活动就以“粤水同舟好时节”为主题,支持文旅部门、经营主体、内容创作者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推广端午龙舟、夏季玩水、美食体验等文旅资源,助力广府旅游品牌建设。

  赛龙舟本就跟吃粽子那样,民俗属性让其有着很高的社会接受度;也跟村BA那样,“共建共享”的底色让其很接地气。在地方文旅的靶向发力下,在平台的流量倾斜下,赛龙舟的热度自然会在大众“云端观看”“赛博参与”中推高。

  数据显示:“抖音带你端午游佛山”直播活动总观看人次超过459.7万人次,仅佛山叠滘龙舟的相关抖音热点就有近30个,吸引了不少游客“端午来佛山、吃顺德美食、看龙舟漂移”,足见赛龙舟在短视频直播加持下的吸引力之强。

  龙舟赛的出圈,成功带动了长三角文旅订单的增长。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端午双周,广东生活服务订单量相比去年端午同期上涨70%,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等城市成为龙舟赛热门打卡地。

  广东龙舟文化的加速出圈,彰显了老习俗跟新渠道结合后的化学反应。

  无独有偶,湖北秭归、湖南汨罗、江苏苏州、广东佛山、北京通州、安徽泾县等多地也都跟抖音合作,以龙舟赛为重点,开启端午节文化政务直播活动。

  湖北文旅的2024屈原故里传统龙舟赛、湖南文旅的2024年全国“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长沙龙舟邀请赛等,都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

  短视频直播更新赛龙舟的打开方式后,带来的不只是高关注度,还有情感连接基础上的共创:

  那些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的赛龙舟画面涌入短视频直播后,会让人们因儿时记忆或思乡情结产生共情,因文化向心力或群体凝聚力生出归属感来。

  赛龙舟的火是传统文化焕新的注脚

  端午是中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大IP,赛龙舟则是传承了千年的端午习俗。端午节赛龙舟的火,无疑是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的直观投射。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网民对赛龙舟的热切关注,未尝不是思接千载的凝眸回望:大家看的是集民俗、健身、娱乐和竞技于一体的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赛龙舟,也是文化景观和精神符号。在看龙舟的串联下,今人跟古人踏入了同一条名叫“文化传承”的历史河流中。

  文化传承不是空洞叙事,而是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那些传统文化活起来。

  戏腔成为短视频里的热门音乐元素、名师在直播间讲解古诗词受到用户追捧、非遗传承人在短视频中秀绝活……可以看到,在当下,那些优秀传统文化正借短视频直播东风加速出圈破圈,“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年轻化表达中迎来焕新,迸发新活力。

  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不影响焕新表达,丰富内涵也值得多维度挖掘。在短视频和直播间里,经常会有些创作者会将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人物、场景、声音、气氛、视觉、符号、典籍、诗词中的点状精华信息萃取出来,通过短视频直播语言的鲜活呈现,提供视听奇观,激发网民共鸣,唤起他们的认同感。

  对很多网民来说,短视频直播中的评书画、览文物、品诗词、赏技艺,能将自己带到成语、古建、皮影、刺绣等中国元素交织的瑰丽世界,带到一个琴、筝、笛、箫、琵琶等民族器乐编织的梦幻空间。网民们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吸引力,领略到它的特殊魅力,因此对其产生加深认知和认同。

  而传统文化传播,要的就是让大众对其更多的认知、更深的认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而振叶寻根与观澜索源,往往就寓于对具象化符号的打捞与珍视中,沉到现实厚土上,就该体现在对“一村一船遍一邦”历史传统的承袭中,体现为对龙舟文化的传播里。

  所以,让传统文化的“火”变成赓续传承的“热”,需要的就是让传统文化以“活”的面目跟大众产生紧密连接,就是让赛龙舟既能破浪也能破圈。

  当包括端午赛龙舟在内的传统文化在活起来中火起来,当更多人以共创形式加入传承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传统文化的“弦歌不辍”图景必然会愈发可期。(文/仲鸣)

  自1972年第一对中国大熊猫“康康”和“兰兰”旅居日本,日本便掀起了“大熊猫热”。上野动物园园长福田丰对澎湃新闻说,日本的大熊猫爱好者确实比较多,大熊猫除了外形体态可爱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对外界毫无防备、无欲无求。即使是成年大熊猫,也有人类小孩的特征,这可能是很多日本人为之着迷的原因。

  “中国船厂向日本学习的内容,逐渐从技术交流、业务咨询,发展到派员工赴日考察、进修、培训,继而学习引进日本的管理体制。”胡可一介绍说,一批批技术人员进修回国后,成长为各家船厂的技术骨干、厂长,那段中日蜜月时期,中国储备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专业人才,为国内造船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演讲中,11次点名美国。而同日,到访波兰的美国总统拜登,也发表演讲。拜登这次似乎没有口误,并且也对俄方点名。他点得比普京更精准。11次直呼普京大名!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秦刚强调,未来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守护者。

  (三)坚决维护“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共识。遵守2022年1月五核国领导人发表的《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加强核武器国家对话合作,降低核战争风险。维护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积极支持有关地区国家建立无核武器区。促进核安全国际合作,建立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

  其中,郑庆华本硕博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跨省履新同济大学前,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续梅长期在教育部下属媒体机构工作,执掌北京邮电大学前,任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教育部办公厅巡视员,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羊育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