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国际版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20 05:55:33

  中新社海南文昌11月25日电 (记者 尹海明 符宇群)中国国家航天局25日在2023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上发布“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国际版”。老挝国立大学、孟加拉国贾格纳特大学、塞尔维亚BioSense研究所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空间研究和技术中心成为首批用户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遥感数据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贡献度和可获取性,中国国家航天局打造“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国际版”,不断加强对地观测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深化国际合作,共同面对全球性的环境、资源和气候挑战。

  “气候变化、环境灾害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塞尔维亚BioSense研究所所长弗拉迪米尔·茨尔诺耶维奇说,“遥感数据的分享和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我非常期待双方可以在这个领域加强合作,共同保护 我们唯一的

  中国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近年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航天重大工程实施,中国在轨卫星种类逐渐齐全,其中遥感卫星数量已超过200颗。

  李国平说,中国国家航天局积极建立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推动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的综合应用,鼓励企业开展卫星应用的增值产品开发,推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推动遥感卫星数据开放共享,中国国家航天局打造了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探索和创新空间信息应用及服务的机制。

  当日论坛上还发布了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遥感应用协会联合推出的《中国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据介绍,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链分布完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正逐步显现。2022年中国卫星遥感应用服务覆盖全国31个省份,卫星遥感数据全面进入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社会对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热情高涨,相关产业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700余家。

  李国平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愿意与全球各国伙伴在卫星研制、联合应用研究、航天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发射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促进各国航天技术应用的发展,为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完)

  刘华墓中还出土了三件石雕覆莲座。据专家推测,它们应该是三件孔雀蓝釉陶瓶的器座。在古代波斯,这类器皿常常用于盛油,为让器身稳定,波斯人往往将器底埋入地下。刘华墓中的孔雀蓝釉陶瓶,很可能是盛油做“长明灯”用的。该墓是石构墓室,地面也使用石板铺成,因此特别制作石雕覆莲座稳定器物。

  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

  仁丰里全长700多米,呈鱼骨状排列,为全国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唐宋“里坊制”格局的街巷。作为扬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仁丰里见证了扬州城千百年来的兴衰更迭。用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广春的话说,“仁丰里流淌着享用不尽的千年文化,澎湃着豪情满怀的现代文化,激荡着创新创造的先进文化。文化的力量是他们砥砺前行的最大精神动力,也是仁丰里最值得感受的地方。”(完)

  论坛上,不少嘉宾纷纷表示,内地与香港逐步有序恢复通关,对整体经济带来强大动力和正面作用。本届论坛策划委员会主席禤惠仪说,预计随着两地人员和货物加快流动,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香港金融界会在人手和资源上作出相应部署。

<strong>  政策落地 尚需各方联动发力</strong>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的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矿物开展研究,分析了不同矿物中水的成因、含量与赋存状态,发现嫦娥五号矿物表层中存在大量的太阳风成因水。结合透射电镜与能谱分析,揭示了太阳风成因水的形成和保存主要受矿物的暴露时间、晶体结构和成分等影响。

邓恭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