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内蒙古: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转变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08 16:20:41

  会上,有记者问:很多人一提到内蒙古,都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作为农牧业大区,接下来内蒙古将如何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龚明珠介绍,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大区,这些年实现了粮食“十二连丰”,畜牧业“十九连稳”,现在正在谋划如何发挥好生态环境好、农牧业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推动内蒙古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的转变。简单来说,做到“三个更加”。

  第一个“更加”是要让现代农牧业发展基础更 加牢固。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建好建优高标准农田,让以往不宜耕作的“巴掌田”“陡坡地”,变成宜机宜耕、稳产高产的“整片田”,去年内蒙古用5237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支撑起了2/3的粮食产能,今年还要完成85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还要大力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特别是种业这个关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实施好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优质特色品种培育工程,开展奶牛育种联合攻关,打造一流的奶源、种源和草源基地。

  第二个“更加”是要让农畜产品的供给更加充足。去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达到了791.6亿斤,今年将开展单产提升行动,特别是实施国家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示范区405万亩,力争带动今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00亿斤。还将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既要抓粮肉乳精深加工,也要把稻壳米糠、果蔬皮渣等都利用起来,同时还要支持和鼓励内蒙古的企业到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消费地发展前置冷链保鲜仓,把更多更好的奶、肉、粮供应全国。

  “我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下长大,想把更多的爱留给社会。”回忆起父亲,拉巴说,这2元钱是父亲留给他的唯一“财产”,也是他来到警营的精神支柱,他要把这份“来自父爱的财产”永远保存在心里,在警营里追求更多人生价值。

  大潘和团队用一台电脑和无数采集设备实现了这场实时隔空对话,通过线上会议平台让远在西班牙的导演看到舞台上发生的一切。但取景和收声还是出了大问题。大潘和团队原本设计全景和局部特写的切换,但导演提出,这样无法同时看到两个屏幕。

  建议1 坚持佩戴口罩

  刘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我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尤为关键。

  对于到三四线基层单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我国社会舆论一直关注一个问题:他们如何下得去、上得来?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对三四线地区基层岗位的偏见,认为大学毕业生迟早会为了“职业上升”离开这里。这不但影响到相关地区的人才环境建设,也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一些三四线地区没有使用、培养大学毕业生的长期计划,还把大学毕业生作为“过客”,而大学毕业生中也有不少把到三四线城市就业作为短期选择。

  “但是因为监管制度(办法)不可能规定十分具体,而且还有部分要求未能直接体现在监管制度中,通过行业自律治理的方式可以更全面、更具体、更详细,也更具有可执行性。”董希淼指出,行业自律治理会经过会员单位共同讨论,虽然效率和力度比监管部门低,但仍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跟规范作用。

蔡任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