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联合国财政危机背后,谁在“不断冲击道义底线”?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26 01:41:54

  中新网4月2日电(魏晨曦)近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所在地万国宫,有员工抱怨,办公室照明时长变短、自动扶梯停止运行,许多工作人员不得不步行上下楼。

  事实上,这只是万国宫近期采取缩减开支措施的缩影。联合国早已发出警告,该组织正处于空前的财政危机,其背后原因何在?

  “现金问题严重”

  2023年的冬天,日内瓦万国宫的日子并不好过。

  停运扶梯、降低暖气温度、压缩水电费和闭馆两周……从控制基本的运营开支,再到限制公务旅行、推迟购买商品与服务,以及减少对顾问和专家的雇用,万国宫采取了一系列节省成本的措施。

  独立国际新闻网站“Geneva Solutions”指出,这些措施无不证明,由于一些国家未能向联合国足额支付账单,联合国的现金问题变得严重起来。

  该媒体还称,“新的一年,联合国的(财政)前景也不容乐观。”

  不久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该组织的年终欠款已从2022年的3.3亿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8.59亿美元,为避免在2024年8月前破产,将在整个组织内采取“积极的现金节约措施”。

  “流动性危机”

  这场愈演愈烈的财政风暴,被外媒形容为“联合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在此 情况下,联合国许多工作人员、专家开始担心,至关重要的人权工作将受影响。

  “这些年来,我们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一位来自联合国日内瓦人权分支机构的高层职工,对被迫缩减业务表达了担忧。

  公开资料显示,联合国人权部门的预算仅占联合国总预算的4%(约 1.42亿美元),仅够承担其三分之一的活动。此外,由于资金短缺,造成旅行限制和资源匮乏等问题,该部门仍在被迫削减人权活动。

  他指出,随着全球人权危机不断恶化,联合国人权部门的工作量还在逐渐加重,“我担心这样下去,继续花少钱、多办事,最后不得不面临告诉会员国,我们没有钱再履行职责了。”

  “不断冲击道义底线”

  在解释联合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的原因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早些时候将部分责任归咎于尚未缴纳会费的会员国。

  古特雷斯在一封长达三页的信中写道:

  “造成联合国流动性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并非所有会员国都足额缴纳了摊款。2023年,只有142个成员国足额缴纳会费,这再次是过去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由于许多会员国拖欠会费,一些专家开始担心,这是否是故意为之。

  分析称,此举发生之际,关于全球践行多边主义和推动改革的争论日益激烈,联合国已经面临“政治危机”。对于一些会员国而言,在财政上拖延,确实可能是出于“政治动机”。

  美国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指出,截至2023年底,还有50个成员国尚未缴纳会费。其中,“美国所欠债务最多”。

  据联合国官网信息,在2023年足额缴纳会费的142个会员国名单,以及2022年146个足额缴纳会费的会员国名单中,均不见美国身影。

  联合国人道协调厅一名官员表示,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联合国急需为承受战争之苦、遭受饥荒的国家提供帮助,而美国肆意拖欠会费,正在“不断冲击道义底线”。(完)

  台湾学者蒋勋先生在《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演讲中讲道:“《清明上河图》便成每个画家给自己的一个考试,能不能在有生之年临摹一次,大概就是拿博士了,因为这张画你能够临一次就是不得了。”蒋先生演讲虽稍有戏言成分,但我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在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集大成者。在临绘过程中,既能学会宏观把握广阔场景和精细刻画具体情节的技巧,又能融会贯通多种画科的技艺(界画、白描、水墨、渲染、皴擦等)和各种实物的写实能力(街道、舟桥、寒林、坡石、流水、牲口、人物等),而这些还仅仅是一个擅长展示宏大场景画家的基本要素。如何将广泛博取的艺术组合能力、将前人各类画科之所长有选择地融汇于方寸并有所创新,糅入清雅蕴藉的文人气息,避免堕入俗匠之趣,这才是我更进一步的收获。在此也建议广大美术爱好者,可以完整临摹一遍《清明上河图》,确实受益匪浅,其乐无穷。

  随着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民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噪声污染越来越成为环境领域集中投诉的热点和焦点。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举报45万余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举报的45%,居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2位。

  “杜甫的诗还是有时代性的,现在读起来也觉得很接地气,《江汉》这首诗就有一种老来漂泊的感觉,虽然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本身很有情怀,而且技术上也很厉害,所以一直把他当做一个榜样。”

  <strong>纳思霖:</strong>为了以最佳方式来展示历史上中伊文明之间的艺术交流,我在中国做了四五年研究。在这本配有插图的书中,我们介绍了在中国元朝时期,伊朗绘画受到的来自中国的影响,并展示了两个文明古国之间历史悠久的友谊。因此,我希望这有助于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伊两大文明的艺术感兴趣的人们加深对两大文明间的友谊的理解。

<strong>  泽连斯基会见欧盟高官讨论能源问题</strong>

 <strong> 我国人民警察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strong>

刘颖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