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趋势基本扭转

来源: 红山网
2024-05-30 09:59:41

  张玉军介绍,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坚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统一”,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形成了“五年一次全国、每年一批重点区域”的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针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用,公开曝光109个涉及生态破坏的典型案例。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共发现并查处5000多个生态破坏重点问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达99.1%,实现了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明显“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不断提升主动发现人为破坏活动的遥感监测能力。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工作的思路,生态环境部上周召开了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

  首先是对重点领域开展外部监管的制度性安排。近年来,祁连山、秦岭等生态破坏问题的产生,凸显对生态这一重要领域实行外部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生态环境部门是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履行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外部监管职能,监督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履行生态保护修复责任是否到位。

  其次,生态监管是对自然资源公益属性的监管。自然资源既有经济属性又有生态公益属性。生态环境部门是代表生态公益属性的监管,侧重于监管自然生态的服务功能,评估在区域尺度是否提升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再有,生态环境部门监管从方式方法上是问题导向性的监管。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主要是瞄准问题。无论是生态保护修复监测、评估,还是督察执法,目的都是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举一反三,形成长效机制。

  张玉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 境保护大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体系,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发现问题、交办整改、监督执法、督察问责这条主线开展工作。

  最开始从发现问题入手,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监测和针对性评估,既要用好常规生态监测方法和手段,更要用好现代化遥感监测手段,不断提高监测主动发现问题能力。

  接着是推动问题交办整改,不仅要建立生态环境部门内部工作协同机制,还要加强与部门,以及与地方的协同联动,确保问题有效交办并推动整改到位。

  今年9月6日,渝厦高铁益阳至长沙段先行通车,两地时空距离压缩至半小时,益阳有了更快融入长株潭都市圈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湖南由此实现14个市州高铁全覆盖,成为全国第8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对此,很多岛内网民怒批称,美国烟商的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另一种鸦片战争”;有评论表示“支持”台湾的背后都是生意人,是有目的的,“先以政治手段敲开大门,接着就露出真面目”了。甚至有人指责柯建铭称,“下一步要开放大麻吗”?也有人批评民进党当局,联想到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猪肉入台,称绿营“有利台湾人民的没争取到半点,迫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每项都开放了”。(赵友平)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换届之后,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的第一年将以何种姿态打开局面,备受瞩目。

  针对中国的“双反”举措,澳大利亚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6月向WTO提出诉讼。不过,很快澳大利亚也得到“同等待遇”:2021年6月,中国也就澳大利亚对自中国进口的铁道轮毂、风塔、不锈钢水槽产品采取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提出起诉。据彭博社报道,WTO预计将于2023年初就中澳贸易纠纷进行仲裁。

  俞灏是南通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的负责人,五年前她和同事对社区养老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南通的社区服务站的硬件建设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是这些社区养老服务点只能提供餐饮和娱乐功能,而居家养老的老人最迫切需要的失能照护、胃管尿管服务等刚性需求无法满足;另一方面,南通市的养老机构非常发达,如何取长补短解决居家养老的刚性服务需求?2017年起,南通市探索开启“链式养老”的改革之路,打破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界限,让养老机构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延伸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一天中,除了睡觉,他几乎没时间闲下来,走得快或说话快时,都喘得厉害。智能手表上的监测显示,近来他的睡眠时间保持在5小时左右,夜里也常被科室里的电话叫醒,之后就再也睡不着。即便是坐下来时,整个人也疲惫不堪,但还在硬扛。

萧劭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