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今年已净买入中国债券逾5000亿元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19 08:10:35

  ◎记者 范子萌

  净买入规模环比增长86%!今年5月,外资对于人民币债券再现强烈的配置 热情。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17日数据,今年5月,外资投资境内债券规模保持较高水平,净买入境内债券320亿美元,环比增长86%,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2万亿元。

  这已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9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大幅增加约5500亿元。

  增持之势延续的同时,扩员也在进行中。数据显示,今年5月,新增4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5月末,共有1128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564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821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257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

  外资对中国债市的投资热情何以被激发?

  首先是中国债券投资价值凸显。“二季度以来,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延后,但外资配置人民币债券节奏仍在加快。”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于丽峰对记者表示,国内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均是本轮外资加仓人民币资产的原因。

  于丽峰表示,投资者普遍认为,从长期看,国内债市仍处于牛市环境,未来人民币债券价格仍有上涨空间。5月境外机构增大了国债和政金债的配置,以博取资本利得收益。

  其次,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属性也是关键因素。“近期,全球范围内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出现,人民币资产安全性较高,作为避险资产受到境外投资者的青睐。”于丽峰说。

  IMF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库(COFER)最新数据显示,美元在中央银行和政府外汇储备配置中的比例正在逐渐下降。引人注目的是,在过去二十年美元作用减弱的同时,包括人民币、澳元、加元、韩元、新加坡元和北欧货币等“非传统储备货币”的比例在上升。

  “这些非传统储备货币对储备管理机构具有吸引力,因为它们提供了分散投资的机会和相对有吸引力的收益率。”IMF表示。

  最后,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已经成为人民币债券吸引力的重要助推力。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RGI)最新一期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人民币国际化持续保持稳健上升势头。今年前4个月RGI指数上升9.1%,这一势头如在年内持续,全年升幅有望再次达到30%。

  于丽峰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占比稳步提高,是推动更多的境外央行等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重要原因。

  “后续随着美联储降息的落地,中美利差收窄、国际资本风险偏好提升、资金回流新兴经济体等因素或带来境外机构新一轮人民币债券的配置需求。”于丽峰说。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呈现整体净流入态势,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在我国外贸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支撑下,5月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23%和76%,净流入规模创2023年下半年以来单月新高,持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持续提升。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汇率避险工具运用更加广泛,人民币跨境使用占比稳步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共同增强了外汇市场的内在韧性,有助于市场的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郝欣煜

  “乙类乙管”实施后,高校对外开放规则有何变化?校外人员是否还能出入校园?

  影院人士面对这回归的热闹也是感慨万千,幸福蓝海国际影城荔枝广场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个影厅每天排片40多场次,几乎场场满,甚至还加开了在三楼的首家大剧院影厅,有五百多个座位供观众选择。

  当然,在社交媒体上,只关注Gido的账号也能感受到,这又是一个带着强烈目的性的“三无账号”,受众并无法确定他的真实身份。另外,在他大量没有什么影响力的推文中,就那条造谣中国的推文获得了大量评论和转发,并且由于以#抵制中国货的标签发推,这条推文还引发了不少具有明显水军帐号的评论灌水。

  田国立表示,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高度重视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建设银行不断研究、丰富和打磨“建行云”这一新型基础设施,依托数字新基建在全国进行算力布局,规划环京、中西部等四大数据中心集群,以“技术+业务+应用”为驱动,逐渐成长为云计算领域最具专业性的金融集团之一。“建行云”走过商业软件、互联网、信创、全面融合等技术阶段,如今已进入自主可控、全域可用、共建共享的新发展阶段,成为金融科技战略代表性成果之一,以信息化数字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strong>(新春走基层)壮乡广西上演民俗狂欢 千年“炮龙”舞动新春</strong>

  据中炬高新业绩预告,若剔除未决诉讼计提预计负债影响,该公司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86亿元。不过这一金额仍较2021年下滑约21%。数据显示,2021年,中炬高新实现归母净利润7.42亿元。

崔凤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