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上海“新市民”,国寿寿险这样做!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19 15:44:34

  推进普 惠保险

  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

  “新市民”群体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新生力量,具有人口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弱、金融保险保障缺口大等特点。中国人寿寿险上海市分公司为“新市民”群体提供多层次、广覆盖的保险服务。产品供给创新方面,细分客群在保险保障缺口、产品险种偏好、保费支出意愿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精准供给普惠型保险产品。就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建筑行业,提供“建筑工程”系列13款保险产品,为施工现场和施工指定生活区的各类场景提供保险保障。为130余家建筑工程公司、230项工程项目、6万余人次物流从业人员提供意外伤残、意外身故、意外医疗等保障。

  聚焦特殊群体保障需求,2023年,中国人寿寿险上海市分公司对接静安区残疾人联合会、松江区残疾人就业促进指导中心、崇明区残疾人劳动服务所等三家机构,为近7万名残疾特殊群体提供了专属残疾人保险产品。专属残疾人保险保障范围涵盖多种保障责任,包括意外伤害、意外医疗、重大疾病住院津贴、疾病身故等。2023年,该公司为超500万上海市注册志愿者捐赠保险,不断满足“三新”人群保险需求,入选2023年上海市“党建引领金融服务新就业新业态新市民群体典型案例”。

  聚焦健康中国

  助力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中国人寿寿险上海市分公司全面参与全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办、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等工作。全力做好居保大病业务理赔服务,在公司自有柜面和营业网点、全市医院、街镇事务中心以及学校设置了120个大病理赔受理点,实现了上海所有行政区域的覆盖。2023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共计赔付1.5亿元,赔付4.9万人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经办业务,2023年共完成虹口区、杨浦区、奉贤区、青浦区、普陀区、静安区、宝山区等7个区的8个医保基金监管的综合检查项目。该公司先后中标上海市杨浦区、黄浦区计生渠道的独生子女保险项目,续保虹口区独生子女保险项目、嘉定民生保险项目等。

  参与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沪惠保”项目,持续服务民生保障,扛起央企责任担当。同时,面向特定人群创新提供特定保险保障,积极推广“糖安宝”医疗保险,累计为糖尿病特殊群体提供超1.1亿保障。探索“保险+健康”,整合内外部优质健康服务资源,推广大健康平台,积极推进国寿特色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赋能扶微助农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小微企业是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毛细血管,更是拉动就业、创业的重要“主力军”,也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民生为己任,中国人寿寿险上海市分公司制定“万企千亿”行动方案,多措并举,聚焦中小微企业特性,针对性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着力开发适用于中小微企业主等企业重要关系人,以及企业员工的团体人身险“乐业无忧”产品。2023年,“乐业无忧”保险产品组合为上海市1200余家中小微企业超2.6万人次提供保险保障,风险保额达77亿元,进一步为完善中小微企业员工人身风险保障,以及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持续探索涉农保险服务体系,践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国人寿寿险上海市分公司为上海全体驻村“第一书记”提供保险保障,与松江区泖港镇田黄村签署结对帮扶协议,聚焦“一老一少”,对高龄困难村户开展慰问关怀,提供健康检测服务和金融保险知识普及。对当地儿童开展“美育进乡村”文化教育课堂,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用属地公司网点资源开辟专属农产品宣传销售区域,为当地经济民生办实事、办好事。研究找准乡村振兴业务发展的落脚点,明确市场拓展方向,截至2023年年底,为4万余名农村人口提供保险保障。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探索性事业,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陈操介绍,我国通过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监测方案,指导各地对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进行监测,根据现阶段病毒变异株监测的结果,及时组织多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研判。

  刘有珍表示,今年各地省考,加大向高校毕业生的政策倾斜,让更多人有机会选择心仪的岗位,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是利好消息。(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此外,鼓励居民敢消费、愿消费,一方面要营造优质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振社会经济发展信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居民消费信心受居民就业、收入改善前景和储蓄影响,推动居民消费信心修复,需要降低不确定性,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居民就业和收入改善。从趋势看,此前疫情对不同行业造成较大冲击,但整体上,随着疫情对生产生活干扰减少,服务业景气度强劲反弹,国内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就业和收入前景改善,居民预防性储蓄下降,储蓄逐步回归常态,加之消费金融支持,有望带动居民消费能力、意愿逐步改善。

  谈起村里红白事操办的变化,65岁的土家族村民田维贡很有感触。“过去遇到这些事,男劳力白天夜晚熬,现在大家都感觉松了一头!”田维贡话音未落,他的妻子接过话茬,“熬时间是一回事,关键还要到处借钱。烟花爆竹堆成山,锣鼓乐队七八支,人情负担重得很!”

林子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