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出青少年科学导师计划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01 10:45:17

  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别节目在穗举办

  广州推出青少年科学导师计划

  昨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昨晚,由广州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联合主办的“科学家故事会——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别节目”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吴硕贤及全市科技工作者代表,省、市相关部门代表出席了活动。与此同时,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计划也在活动现场启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聊科研:很多原创成果始于质疑权威

  “科学家故事会”活动现场,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顾行发向记者介绍他的科研工作,“我是研究航天遥感的,通俗说就是对地球‘拍CT’。如今,商业航天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我原本在北京工作了20年,现在转而投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我们正在广州建设‘五羊星座’体系,‘五羊星座’更适合于低纬度地区的遥感观测,它采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轨道技术。”

  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副教授李宇超是一位“90后”青年科技工作者,他的研究方向是光学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我们发明了一种技术,可以把光聚焦成一个非常小的光束,这种光束可穿过我们的皮肤,隔空操控我们体内的细胞,还可以清除体内的血栓,激活受损的神经。我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够为治疗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提供帮助。”

  李宇超说:“我希望把科学技术应用推广,让百姓看得到、摸得着科技,同时希望年轻的学生、科技工作 者一定要保持他们最初的好奇心,很多原创成果都是从勇敢质疑权威开始的。”

  来自广州市真光中学的李睿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了相关奖项,“我对科技工作者非常敬仰,未来也想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既能提升青少年对科技工作者的认知,还促进我们对科技活动更感兴趣。学校会定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比如科技节、科技表演,这些活动让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月球探索主题科普临展同步启动

  昨晚7点半,“科学家故事会”启动。“建功新时代”篇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高平团队等六组来自科研生产以及科普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团队,讲述他们发扬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用实际行动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故事;“迈向新征程”篇邀请兰雨、黄帅等广州科技工作者代表“投递”他们在新征程上的“科研心愿”;“探索新未来”篇则召集了五位科学界的未来之星与陈新滋、吴硕贤院士对话,他们带着脑洞大开的科学问题“推开世界的门”。

  “高标准立法并不是指印度的立法技术高,而是指印度的立法者要求守法者需要达到的标准非常高。”李钦举例说,印度《公司法》(Companies Act)法案本体就有近30章500条,基本每一条后面都跟着罚金、监禁等违法后果,而印度的执法部门一般不会主动通知企业更正其不合规行为,一旦违法行为被行政执法部门发现,其就会从违规第一日起开始计算罚金。

  6月8日,威远县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生活用水减压了一天,(后来)就没有减压了。上次宣传有鼓励大家节约用水的意思,被有些人解读我们危机感很大,实际上两三个月之内我们根本没问题。”同时,威远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称,近期威远旱情已经得到缓解,清晨的路面甚至看起来有些潮湿。

  2022年本科毕业的杜伟林毕业后曾在上海工作半年,去年下半年杜伟林辞掉工作回到安徽老家专心备考公务员。由于公务员考试失败,当前他又在准备2023年的事业编考试。

  孙畅说,新冠疫情期间,希普金斯不时在新闻发布会上闹出诸如迟到、口误这样的小意外,但他完全不避讳自己的“不完美”,经常诚恳地“做检讨”,这种略显莽撞却又亲近选民的姿态为他赢得了更多人的好感。

  比亚迪6月1日公布的产销快报显示,企业5月份销量超24万辆,前5个月累计销量达到100.26万辆,已经超过去年总销量(186万辆)的一半。

  “这一巨大的就业时间差造成的供需错峰规模大到不容忽视。”卓贤认为,连年的就业时间差形成失业大学生“滚雪球”效应,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后续压力日益抬升。由于企业新一年的校招已开始面向新一届毕业生,这批“缓就业”大学生在7月后面临无校招岗位可申、在社招中竞争力又不足的困境。

叶易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