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生用5分钟短片讲述蒙文春联背后的“铸牢”故事

来源: 光明网
2024-06-02 00:59:30

  一只羊角是蒙古族小男孩巴特尔手中的“笔”,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雪地,则是他的“纸”。站在这张白茫茫的纸上,巴特尔正学着写下一副“蒙文春联”……

  这一画面来自名为《春风吹又生》的5分钟短片。不久前,这部由华中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拍摄的短片,获得了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块的最佳作品奖。

  全片以“蒙文春联”为线索,讲述了12岁的巴特尔向蒙古文书法传承人巴音达拉学写“蒙文春联”的故事。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贴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在博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喜欢贴蒙文春联。巴音达拉介绍:“很多蒙古族牧民认为,门口贴上蒙文春联会更有‘家’的感觉。”每逢过年,巴音达拉便用蒙文书法设计出不同的春联,送给当地的农牧民。他还利用周末在博州青少年宫为当地的孩子开设免费的蒙文书法课,教他们写蒙文春联。

  这件事引起了从武汉来的支教学生们的兴趣。“我们的服务地是有着35个民族的城市,援疆支教让我们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知识,但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想把看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短片导演余典说。

  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支教的学生们一次次被感动:阿丽腾阿姨临时改变家庭活动,只为给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巴音达拉老师开着随时会陷入泥地的二驱车,也要坚持接送摄制组……

  短片中,扮演巴特尔的小演员银子贺来自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爸爸是汉族人,妈妈是蒙古族人,姥姥、姥爷也是蒙汉结合。据悉,在博州,和银子贺一样,蒙汉结合的“多民族融合家庭”还有很多。

  “石榴千房同膜,是友谊、团结、亲密无间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显化,也是我们拍摄《春风吹又生》这部短片感受到并想与大家分享的。”余典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strong>(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2022年12月30日发布)</strong>

  <strong>既有小区品质提升“量体裁衣”换新装</strong>

  <strong>中柬务实合作新年再添彩</strong>

  活动现场,文洲-理光联合实验室举行了正式揭牌仪式。理光软件研究所与天津文洲机械有限公司于2022年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成立了“文洲—理光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打造开放共享的科研创新范式,深化探索发展,助力工业4.0智慧制造,联合开发工业数码印刷及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推进相关成果的转化,形成创新引领发展的新格局。实验室成立以来,双方在理光数码喷印技术和文洲工业印刷领域进行深入研发合作,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创新突破。

  作者:张少宣 崔景圣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合肥1月11日电 (张俊 李卓)安徽省首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11日在合肥正式成立,该医院将于春节后全面开诊。

杜志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