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美美与共 交流互鉴 共绘人类文明新画卷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12 17:28:19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第78届联合国大会7日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充分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今年1月,中法建交60周年暨文化旅游年启动,3月,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启动,5月,中国—赞比亚文化和旅游年、中国—坦桑尼亚旅游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相继启动。中国携手世界各国推动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借鉴、共享人类发展成果。

  世界是座文明百花园。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始终坚持与世界其他文明保持交流互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释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为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呼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世界提供了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十年来,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内涵外延不断拓展、实践成果不断积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明交流互鉴新格局正在形成。

  在习近平主席引领下,全球各类双多边文明对话平台与机制日益丰富、合作网络有序搭建,“良渚论坛”、世界中 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一系列会议成功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广泛开展,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呈现新局面。

  与此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公共事业对外交流广度和深度明显拓展。共建“一带一路”,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新闻媒体、旅游城市等联盟、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平台,“一带一路”成为一条文明交流互鉴的康庄大道。目前,我国已同180多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交流,与5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全球媒体创新论坛等媒体行动为深化全球合作,共同推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贡献媒体智慧和力量。

  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而言,资金就是滋养“青山”的雨露。近年来,为缓解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两江新区陆续组建运营了科技成长贷、科技跨境贷、科技担保贷和种子基金等多种科技金融产品,初步构建起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为主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已累计服务小微企业611家、放款资金22.8亿元。

  扎加藏布信号工区所在的羌塘草原人迹罕至,只有常年的狂风。“大家吃过饭后都回宿舍再吸一会氧气,然后准备今天的‘天窗’作业。”杨建青说,出工前吸氧、睡觉吸氧、看书吸氧……这样的场景,是扎加藏布信号工区的日常。

  在莫毅明诠释中,数学之美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美——简洁、贯通,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叙述真理。数学对他而言是种浪漫的实践,“作为数学家,肯定会有梦想或者希望达到的高度,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利用你的想像力,还要具备很高的鉴赏能力,而想要培养这种情怀的话,你还要有很好的人生阅历。”

  “这不是不可能的,但目前可能还不是时候,目前央行连2%的通胀目标都还没有实现,如果轻言放弃,可能会导致进一步丧失可信度。”王黔称。

  开年以来,“稳经济”政策信息释放更加清晰,复苏回暖信号显著。今年1月10日,开年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中,指出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并强调要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计划。近期数据也相对乐观,国家统计局1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个月大幅上升3.1个百分点,三个月以来首次重回扩张区间。

  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北京潞河中学、北京实验学校与三河开展合作办学,中日友好医院、友谊医院等央属、市属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持续推进合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区域通办”服务能力,实现3600余个政务事项延伸至北三县。在两省市共同努力下,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林宜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