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生物在史上最大灭绝事件中形态演变过程

来源: 慧聪网
2024-06-13 18:42:22

  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

  地球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不仅导致大量物种消失,更影响了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形态多样性即不同物种在形态上的差异,是衡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没有大规模灭绝事件期间,物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通常是同步演化。然而,大规模灭绝事件却可能打破这种同步性,导致两者脱耦。

  宋海军团队开发一种名为DeepMorph的自动化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599个属、六个海洋生物门类的化石图像进行分析,揭示了大灭绝期间形态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期间,大部分门类,包含菊石类、腕足动物、介形类、双壳类和腹足类,经历了对复杂和装饰性形态的选择性灭绝,那些大型、复杂和强烈纹饰的形态类型灭绝更严重;而牙形动物则没有表现出形态选择性灭绝的迹象 。

  研究还发现,菊石类、腕足类、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牙形石六个海洋生物类群在经历灭绝事件时,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形态演变模式。这种灭绝的选择性和强度可能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影响所致,反映出不同演化枝和形态类型对环境耐受阈值的差异。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strong>在乡村找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strong>

  金溪卫生院四楼楼梯间右侧,是医生钱晓丽和其他三名医护的宿舍,这间面积约10平方米的四人宿舍是她们临时休息的地方。记者注意到,宿舍中央摆放着一台仪器,仪器旁还有一个塞满个人用品的行李箱。

  中国资产不断抬升的配置性价比是海外机构来华展业的重要原因之一。“2023年全球央行或维持紧缩政策,随着通胀下行,欧美市场大概率会迎来经济衰退,而中国经济可能在全球市场中一枝独秀,大概率迎来反弹。”先锋领航投资策略及研究部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表示。

  猪肉价格则于近期迎来一波较快下行。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月13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3.12元/公斤,较月初(1月3日报价)的26.01元/公斤下跌幅度达11%。另据国家发改委监测,1月3日-6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93∶1,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

  据了解,金溪卫生院一共有6组家庭医生,每组配备4至6名医护人员,覆盖辖区的22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重点对接65岁以上老人,并按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否全程接种疫苗等进行“三色管理”。

李秀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