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汇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力量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20 17:55:51

  中新网济南6月19日电 (记者 沙见龙)“这片地浇水条件好,麦收时间要比其他地方晚几天。前期通过测产,预计平均亩产超过1500斤。”在德州市庆云县张炎家庭农场,谈起今年夏粮收获预期,负责人张炎难掩喜悦。

  张炎最初在附近的西郎坞村承包了200亩土地,这让他看到了农业集约发展的前景,随即从周边村庄流转土地发展起家庭农场,从单一的粮食种植拓展到耕、整、种、管、收、烘、储、销等粮食生产各环节,采取“粮食生产+托管服务+自存代存”的运营模式,到现在规模达2000亩。

  近年来,庆云县持续促进家庭农场规模化发展,在统筹全域要素资源,增强农民申办家庭农场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还搭建智能化平台,目前工商注册登记家庭农场全程网办率达100%。该县还组织选派不同技术领域人才组建家庭农场辅导员队伍,对重点家庭农场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其解决生产、销售、标准规范等问题。

  随着麦收季节的到来,临沂平邑县绿顺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组织小麦联合收获、秸秆打捆等各类机械投入到麦收工作中。农场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利用现代化的收割技术,大大提高了麦收效率和质量。农场负责人徐明辉表示,“今年小麦喜获丰收,家庭农场共种植小麦220亩,收获小麦26万斤,平均亩产近1200斤。”

  在以大规模、高效率的麦收方式助力夏粮收获的同时,绿顺家庭农场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与其他农户进行紧密合作,分享先进的麦收技术和经验,帮助他们提高麦收效率,增加收入,提升农户的农业技能和素质,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现在都是机械化服务,农场700多亩地收起来更方便。”在德州禹城市莒镇,家庭农场主吴多霞告诉记者,与其他散户的零散地块相比,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全托管服务”的运营方式优势明显,还参与了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按照统一作业标准对生产环节统一服务,解决了农场在薄弱环节中无法完成的服务,提高农场耕、整、种、管、收等环节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推动农业绿色、生态、高效发展。

  吴多霞称,托管地块由于实施了去垄增地,收割成本降低了35%,外加政府补贴,成本大大降低,作业质量的提高也实现了粮食生产的提质减损。近年来,家庭农场置办了一批新农机,农场业务由单一的粮食种植拓展到粮食生产各环节,享受项目服务补贴的同时,更加实现了链条延伸、降本增效。

  大牟家镇是潍坊高密市粮食主产区,该镇谷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庆强集中流转了当地3个村的1700余亩农田进行主粮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该农场借助“集约化”优势,从优种优育到统购统销,为传统农业的提质增效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距离谷丰家庭农场不远的刘莉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6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600亩,小麦亩产提高150公斤,玉米亩产提高100公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取得实打亩产山东省最好成绩,年经营收入18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带动周边万余名农户亩均增收超500元,入选了第三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最初从农机做起的鹏兴家庭农场,主要为高密当地农业种植提供农机服务。2017年,对农业集约发展 充满期待的农场主高雪峰,从周边村庄流转土地发展起家庭农场,农场面积扩大到1400亩。“前期农业部门搞了一个测产,今年亩产能达到800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上述多个案例是高密众多家庭农场的缩影。在高密,面积或大或小的家庭农场已占据粮食生产版图的重要一域。据统计,截至目前,高密市已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643家,经营土地总面积19.8万亩,年营收超过6.2亿元,单个家庭农场年均收入达39.2万元。

  临沂临沭县是全国首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作业、合作作业等形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机收率在99.9%以上。临沭县相关负责人称,在农机合作社的加持下,该县今年58万亩小麦历时12天全部收获完成,是历年来麦收期最短的一年,其中高峰期日收获面积达8万亩,刷新了历史纪录。

  今年“三夏”生产,临沭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1200余台、各类播种机械近8000余台,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的农机作业量占到全县的80%以上。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农业不断发展,“机器换人”将成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怎么种好地”问题的必然选择,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两高两全”发展迅猛推进,合作社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完)

  (记者陈聪、杨思琪、龚雯)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宣布: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将于2月9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犹如一块块美玉镶嵌在江南大地。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我省以工作之实做大生态富民产业,制定实施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沙棘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试点方案,冬虫夏草、唐古特大黄等道地中藏药材产业实现提质增效,且全面落实林草湿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稳定14.51万个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生态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看得见的产业效益带动致富增收、推动绿色转型。

  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认为,我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公众数字支付习惯,提高了公众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需求。同时,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并以此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邀请<strong>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研究员滕建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王生</strong>,对美国和北约官员亚洲行及亚太地区安全局势,展开深入解读。

林于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