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联合发布全国首个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制度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5-24 06:46:06

  中新网广安5月22日电 (记者 王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联席会暨试点示范总结会22日在四川广安召开,川渝两地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个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制度。

  2023年4月,交通运输部正式组织开展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工作,成渝地区是全国五个试点示范区域之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川渝两地交通运输部门创新建立了一批新制度新 机制,形成了区域执法监管和执法服务合力。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政策法规处(综合执法监督处)副处长李丽表示,交通运输执法是服务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既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又要推进执法管理服务“软联通”。此次川渝两地交通运输、司法行政四部门联合制定印发的全国首个区域执法协作办法及取证规则,正是此前试点工作的制度成果。

  “因为交通运输执法的对象具有区域流动性,所以它对监管标准和执法标准异地协作的要求很高。”李丽举例,比如此前川渝两地存在的执法结果不互认情况,便导致了执法效能大打折扣,“没有形成一个区域的执法合力”。

  作为一线执法者,广安市交通执法支队执法监督大队大队长王顺周感受更深。他告诉记者,以网约车脱离平台线下载客这一违法行为为例,此前川渝两地采用的处罚依据和执法标准不同,导致罚款存在较大差异。如今有了《川渝地区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办法》,就可统一执法标准,“对首次违法、且配合积极转运乘客的,以教育为主、不予处罚,对二次、三次违法的则加重惩罚力度,体现过罚相当。”

  李丽说,除了解决管辖规则不清、协作程序不明、结果互认不畅等痛点,此次发布的《川渝地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取证规则》,还建立了川渝跨地区调查取证协作机制,川渝地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可以跨区域商请异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所属综合执法机构协助调查取证,并明确了跨区域调查取证的内容、程序等要求。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宁坚表示,政策法规协同是深化区域执法协作、推进区域协同共治的基础和关键,川渝两地未来将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政策法规协同,包括深化区域立法协同、深化信用管理协同、持续推进执法标准统一等。此外,川渝两地还将推进执法系统互联互通,制定《川渝地区违法抄告线索共享应用技术方案》,打造线上执法协同模块,实现线索移送、案件移送、证据协查、文书送达、信息抄告等执法协作线上运行,有效强化区域执法协作信息化支撑,切实提升川渝两地区域执法协作数字化水平。(完)

  他续指,香港有完整和成熟的专业服务,在金融、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设计、基础设施服务、运输和物流、创新科技等领域都具有领先的地位。“我期望香港的专业服务业能与阿联酋中国商会会员多联系,提供更多方面的支援服务,为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更大贡献,建立紧密联系,促进协作,携手开启区域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影视热催生影视经济,带动城市旅游。记者注意到,在启明里,除了侨批馆、非遗手信馆等侨乡文化展览项目,许多侨屋改造而成的咖啡店也引来不少游客驻足。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徐州博物馆的文物入选到这一套系列教材当中去,将文物之美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相结合,也是让孩子们在探寻文物之美的同时,也探寻和感受中华文明的智慧之美。”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杜益华说。(完)

  2月10日,广西贺州市多项产业生产线上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有序作业。贺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处,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近年来,贺州市高水平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加快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互促互融、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碳酸钙、冶金循环、电力等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黄金珠宝、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的重要增长点。通过多项招商举措,当地已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超700个,吸引了正威集团、怡亚通、中国通号等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投资。

  胡彪白天看诊,晚上背着药箱,挨家挨户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全村人建立健康档案。“村里高血压患者130多人,糖尿病患者40多人,颈椎、腰椎疾病患者100多人,肠炎、胃炎患者100余人。”1300多位村民的“健康档案”,胡彪都一清二楚。

  <strong>真相:</strong>近期,《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后,传言“征信可以修复了,5月1日起执行”“只要结清逾期欠款就能立即修复征信”等均为不实消息。本次出台的新规,修复对象是“失信信息”而不是个人“征信信息”,相关内容系误读。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准确的征信信息。换言之,征信不存在修复一说。所谓的“征信修复”不仅达不到删除的目的,还会给信息主体带来安全隐患,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存在较大法律风险。(来源:经济日报)

李姿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