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迎Z世代“共富推介官” 校地联建打造新农人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21 06:57:14

  中新网宁波6月19日电(林波 庄源)咖啡、米酒、桑葚、民宿、非遗手作……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40多位参赛选手们以鞍山共富为主线,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诙谐俏皮的语言、生活化的场景,在直播间内鲜活展现了他们眼中的鞍山“好物”。

  这是角逐“最佳共富推介官”——“我为乡村共富代言”直播大赛决赛中的一幕。活动中,Z世代“共富推介官”们模拟乡村带货直播现场,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当地最具潜力、最有人气的“宝藏乡村”,鞍山村有着白墙黛瓦、山水萦绕的旖旎风光,也有着雨打芭蕉、采菊东篱的闲适生活,更有着传承古典、沉淀千年的人文底蕴,曾一度被誉为“都市乡村·田园城市”样板、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本次大赛吸引了很多Z世代新农人投身乡野,给鞍山注入了无限的青春活力。”云上鞍山·共富工坊管家张小晨表示,年 轻人思维跳跃、“新点子”多,有了他们的陆续参与加入,才能为云上鞍山·共富工坊未来的建设打开新的发展思路。

  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直播大赛共有来自建筑与艺术、数字商务等多个专业院系的150余名大学生报名参赛,经过初赛角逐后,最终选拔出13组团队晋级决赛。

  “能把鞍山村的自然美景和乡土人文展示出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通过激烈角逐,参赛选手徐静依在决赛中获得了小组一等奖和最佳主播单项奖。

  徐静依表示,通过直播大赛这一实践平台,让她真正体验了一把从课堂走进“乡村一线”,“无论是前期的乡村调研、还是直播间的好物推介,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与鞍山村的同成长、共进步”。

  据悉,此次比赛单项奖得主将被聘为云上鞍山·共富工坊荣誉推荐官,并提供云上鞍山·共富工坊实习推荐机会。

  如今,“00后”新农人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带着新的理念、技术和热情,投身到乡村的农业生产和创新发展中,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2023年,由洪塘街道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打造的宁波首个乡村振兴传播研究基地落户鞍山村。作为江北区“高校院系联村”行动的首批载体之一,该基地成功打开了地方产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互融互合的新局面。

  “我们在持续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坚持系统引才、重塑育才、因地用才、服务护才、激励留才,用好用活大学生这些‘鲜活力量’,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推动乡村产业和人才‘双丰收’。”江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接下来,该区将迭代深化“高校院系联村”行动,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对接,让高校师生与地方村镇碰撞出火花,集聚一批有情怀、有技术、有资金的大学生深耕乡村振兴沃土,茁壮成长为乡村共富路上的现代“新农人”。

  诚然,乡村振兴,离不开千千万万在乡村创业的“新农人”。

  近日,宁波现代农学院正式揭牌,计划自2025年开始招生,未来五年将加快新农科建设、培养服务农业农村基层的紧缺人才,计划培养本硕博学生1000人以上。

  2024年,该市还将实施“新农人”培育行动,创新农民培训模式,建强农民田间学校等培训平台。(完)

  年度热词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宏大叙事,也有个人表达,既有对强国图景的勾勒,也有对社会焦虑情绪的关注。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与疫情的双重压力,不少人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感到焦虑迷茫,因此产生“精神内耗”。“精神内耗”成为年度热词,反映了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下的挣扎与焦虑。

  尹力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大战略,要主动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必须坚持不懈抓好。城市副中心建设要重点围绕“3+1”主导功能抓好项目落地。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通勤圈”通过完善区域快线、延伸公共服务,形成同城化效应;“功能圈”重在唱好京津“双城记”,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产业圈”把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新突破点,优化产业布局。

  C/2022 E3彗星1月12日通过近日点时和太阳的距离大约会是1.6亿千米,2月1日通过近地点,和地球的距离大约会是4200万千米。C/2022 E3彗星的轨道周期大约为5万年,这意味着它上一次靠近太阳和地球时,人类社会还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而那个时期尼安德特人还在地球上生活着。

  “太想念家乡过年的味道了。”陈秀坤回忆,他和同乡在国外过年也吃饺子、放烟花,但远不如家乡的“年味儿”来得真切。

  此外,作为创作的辅助手段,AI生成的结果还能帮助艺术家、设计师获得创作思路,使作品更具有想象力,因此AI绘画目前已经在游戏设计等很多行业开始应用。

  根据天津《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将“聚焦深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着力提高现代工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十链主”双牵引机制,培育一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链主企业。同时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赋能、绿色制造等工程,打造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平台企业,新培育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累计建成5G基站6万个,推进全域示范应用。(完)

蔡佩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