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可能要来了!对商品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05 16:54:38

  美国或迎史诗级飓风季。

  世界气象组织6月3日发布报告称,近年来造成全球气温飙升和极端天气的厄尔尼诺现象有结束的迹象,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从历史上看,这会对农产品、能源等生产和运输造成挑战,引发大宗商品市场动荡,进而传导到下游消费者物价。对于处于紧 缩周期尾声的各国央行而言,潜在的不确定性可能加剧政策选择的挑战。

  美洲或迎来干旱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预报显示,2024年6月至8月期间,中性条件或转变为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相等(50%)。7月至9月期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增加到60%,8月至11月期间增加到70%。

  “自2023年6月以来,每个月都创下了新的温度纪录,2023年是迄今为止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长期气候变化的暂停,因为我们的星球将因温室气体的吸热而继续变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异常高的海面温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巴雷特(Ko Barrett)称。

  气象学家将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称为拉尼娜,与厄尔尼诺完全相反。拉尼娜现象往往会减少热带大西洋上空的风切变,加上温暖的海面温度和持久的雷暴区域,为飓风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权威机构预测显示,今年全球主要粮食产能预期不确定性较高。国际谷物理事会发布的最新月报显示,2024/25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期下调600万吨,至12.2亿吨,而同期玉米消费量预期上调200万吨,达12.25亿吨。美国农业部(USDA)5月月报称,玉米供应量有所下降,但需求却持续增加,饲料和工业用途的需求仍然强劲,可能推动玉米价格上涨。

  受天气因素影响,近期国际小麦价格已经升至去年四季度以来高位。4月底以来俄罗斯小麦主产区出现干旱以及霜冻天气,咨询公司IKAR最新预计2024/25年度俄罗斯小麦产量预测为8150万吨,将比上年降低11.5%。

  如果下半年气候变化对全球主要产区造成的不利因素加剧,或进一步推高农产品价格。

  商品海运临时中断风险上升

  除了对大宗商品生产造成影响以外,拉尼娜现象的天气模式可能会冲击全球商品的外运。

  大西洋暗流汹涌。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上月23日发布的早期预测显示,到11月底本年度飓风季结束,北大西洋可能会出现17至25场命名风暴、8至13场飓风和4至7场大型飓风,创下季前预报的历史纪录。

  Gas Buddy石油分析主管德哈恩(Patrick DeHaan)表示,今年夏季驾驶季开局不佳,消费者受到通货膨胀严重打击。然而,如果飓风摧毁墨西哥湾的基础设施,可能会导致天然气零售价格“短暂飙升”。

  路易斯安那州港口是美国粮食出口最繁忙的港口,2021年9月,近70年最强飓风“艾达”席卷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当月美国玉米和大豆出口量仅为正常出口量的一半。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食品还是能源价格,都是影响通胀的重要因素,在服务业物价压力尚存的背景下,商品通胀回落是近期全球物价压力放缓的关键。

  本周四(6日)欧央行将召开议息会议,外界普遍认为降息已无悬念,但后续进一步宽松取决于更多数据。美联储政策转向的节点在9月和11月间摇摆,官员正在密切关注就业、物价和各经济部门的表现。如果上游涨价潮卷土重来,可能为各国货币政策调整带来更大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李铁民

  旅游期间,宁枫和女朋友几乎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待在酒店。酒店里有酒吧、餐吧、游泳池,甚至还有健身房、桑拿房、电竞区,“光是体验这些项目,我们就已经玩不过来了”。

  此外,民生、社会事业领域的重点项目安排中,多地加快补齐公共医疗卫生短板——四川省共安排60个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其中医疗卫生项目有33个,占比超过半数;福建省152个在建、新建社会事业项目中,同样有33个医疗卫生相关项目。

  除了护照办理预约紧张外,各旅游平台的签证咨询量也呈直线上涨。在去哪儿平台上,截至1月30日,签证业务搜索量环比2022年12月增长近3倍,出境游搜索量较高的产品是普吉自由行、曼谷+芭提雅团体游、清迈半自由行等。

  美国投资公司双线资本(DoubleLine Capital)首席执行官、有“新债王”之称的冈拉克(Jeffrey Gundlach)在近期发布的新年展望中建议“清仓美股”,并买入欧洲和新兴市场股票。他强调称,如果新兴市场的货币指数能够升至200日移动均线上方,将是一个“巨大利好”。

  2023年以来,A股市场情绪逐步回暖,被视为A股投资“风向标”的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1月净买入超1400亿元,创下单月净买入金额新高,也成为A股主要增量资金。此外,以北向资金为代表的外资除了继续“扫货”以外,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环比增加2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美联储加息力度放缓主要是由于经过去年快速加息利率水平本身处于高位,加息的首要任务遏制通胀取得一定成效,以及受加息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周文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