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双周政策分析会” 聚焦新质生产力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15 11:15:12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和技术成果,要求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劳动资料的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而如何在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储备、大学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融合、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龙头作用,引领推动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值得高等教育和智库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刘青指出,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有开放型经济的视野。他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与着力点,要以全面依法治 国、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来引领我国开放型经济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新时代的新改革红利。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建议,更新观念,消除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加快推进银发科技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创新银发经济的发展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许勤华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着力推进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蕴含着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绿色决定新质生产力的质量、成色,绿色决定新质生产力对外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认为,科学方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他主张“先立后破”,“先立”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紧迫性、必要性,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抢抓机遇。“破”是改革必须的,改革要破除一些旧体制,发展也要淘汰一些旧的,但是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创新与传统的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坚指出,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跟发展人文经济结合起来。一个地方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科技发展状况、政治生态、人文环境等,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问题解决不好,生产力发展不起来,光讲干,光讲投资,解决不了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陈甬军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调查调研民营经济发展得到启发。他认为,要补一个概念和新质生产力相配合,即新质生产关系。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促进新质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完善。新型生产关系来自于实践,又要为实践的发展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新闻学院教授张迪从国际传播的视角阐述新质生产力对于国家形象和国际传播带来的影响及作用。张迪认为,未来如果能够更好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传播,能够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好新质生产力,通过有效的数字公共外交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对话,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已经成为中国当下急需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发布关于恢复台湾地区番荔枝输入大陆的通知:因多次从台湾地区输入大陆番荔枝中检出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等检疫性有害生物,海关总署自2021年9月20日起暂停台湾地区番荔枝输入大陆。经综合评估台湾果农整改措施,现决定自2023年6月20日起恢复台湾地区番荔枝输入大陆。输大陆番荔枝须来自获得注册登记的包装厂和果园,相关企业名单已在海关总署网站公布。

  “不同镜头下的布林肯访华”18日在中国网络上引发热议。在BBC和《华盛顿邮报》拍摄的布林肯下飞机照片中,当天蔚蓝的北京天空变成了灰黑色。有评论称:戴上“有色眼镜”,原来看什么都是“灰的”。

  刘旭记得,黄大发先是微笑,然后说:“你这个意见提得好,你这样,你站起来把桌子一拍,你说黄大发,我家是独生子女,你要多给我一百二十个平方,我立马就签字给你。”刘旭一愣,她没想到对方是这个反应。

  但《联合报》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信息提供了一些线索:位于林口发电厂的宝斗厝海岸、淡水河口两岸八里与淡水,是敌军登陆后能最快直取台北市的海岸,属于中枢防务外围关键地带,尤其位于淡水的沙仑海滩,过去从未实施过两栖登陆预习,这次将是首度实施。

  裴文字里行间的色厉内荏,何尝不是美国当前对华政策的患得患失、左支右绌的反映?不论对世界还是对盟友,美国都在发出矛盾、混乱的信息。要在十年内“竞赢”中国早已是朝野共识,可却偏说不要冲突和对抗,还硬要与中国对话建立防冲突“护栏”。真是想硬又硬不起来,想软又软不下去。

  而由于研学市场基本没有准入门槛,主办机构趋利而来,鱼龙混杂,水平良莠不齐。耿雷撰文举例,就博物馆研学而言,很多带队导师对文物一知半解,讲解漏洞百出,或是索性对着文物说明牌照本宣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语焉不详,左右言他。更恶劣的情况是,将陈列文物“张冠李戴”,把错误信息灌输给学生。还有一些机构干脆在展厅搞“探索与发现”,让学生拿着“任务卡”在场馆穿梭,自己找答案填空,不仅扰乱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影响他人观展,还存在安全隐患。 

郭恭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