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13 01:25:10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 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关键,不仅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那么,徐永君又是如何成为这碗面的“掌勺人”呢?

  这一天,湖南“95后”白领董琪琪起了个大早,在自己不足五平方米的“菜园”内挑挑选选,准备大年初一的“斋饭”。

  晚会总导演邹志勇、刘樱近日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专访时说,今年的“华人春晚”建构“同过中国年”“同燃中国心”“共圆中国梦”三个层次进行主题表达和情绪铺展,围绕“侨味”“年味”“时代味”,结合创意巧思的独特节目和新颖的高科技视觉“烹制”一台文艺佳肴,与全球华侨华人共情、共感、共团圆。

  “五个一百”启动以来,正能量事迹在互联网层见叠出、蔚然成风。优秀网络作品以多种形式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发掘出勤劳奋斗的精神力量;一篇篇文字、一幅幅图片、一部部视频、一个个专题专栏、一项项主题活动,呈现出温暖、向上的底色,引发网民情感共鸣,让主旋律正能量在网络空间更加昂扬。“五个一百”带我们重温你我他的凡人诗篇,致敬温暖中国。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2/19/16904245334003512835.jpg" alt="" />

  当前,我国正处于冬季用能高峰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精心组织调度,全力做好煤电油气保供稳价工作,做好应对极端寒潮天气的准备,守住民生用能底线,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张健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