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赋能市域社会治理(新论)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14 23:55:43

  用好数字力量,能重塑社会治理网络,促进社会治理方式转变。在北京通州,“网格+接诉即办+吹哨报到”一体化平台有效搭建,形成党建、管理、综治、服务“一张网”,为市域社会治理嵌入“智慧大脑”。在四川成都,依托“大联动·微治理”信息系统,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与智慧治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公安指挥中心、数字城管中心并轨运行,形成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枢。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打破传统社会治理中行政分割和碎片化的局面,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向一体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转变。

  以数字化驱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变革,能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公共服务新模式。上海的“一网通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安徽的“皖事通”等,为构建新型政务服务体系提供了鲜活经验。随着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系统互认共享工作的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范围不断扩大,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实践表明,打造智慧康养、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智慧场景,构筑个人全生命周期和企业全经营周期的服务链条,能够提高公共服务要素配置率、使用率和有效性。

  依托数字技术,能更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市域社会治理活力。善用数字化手段,可增进政府部门与广大群众的有效互动,凝聚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共识,形成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的合力。江苏南京探索线下网格与“掌上云社区”衔接联动,将居民参与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助老帮扶等共治内容量化为网格积分,创建“网格+积分制”社会治理模式。广东广州扎实推进“综治中心+综合网格+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建设,带动全市176个镇街和2817个村居综治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建成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的基层社会治理实体平台。数字技术拓展了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和方式,让社会治理更加接地气,有力推动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对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继续推进数字技术与 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的迭代更新,必能凝聚合力、攻坚克难,不断书写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有望较快落地。”王青认为,下半年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势在必行,现在的关键是下调幅度。参考2008年的下调比例,以及当前新、老房贷利率利差,其判断大概会在0.5至1个百分点左右。对于银行在利息方面的损失,可通过引导银行适度下调存款利率等方式部分弥补,现在也具备这样的条件。

  不可否认的是,未成年人医美项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对于部分天生外貌有遗憾的孩子,医美项目能给他们带来适当的补救。有网友发文回忆:“初中同学因为小时候被开水烫伤留了疤,留了十多年半边脸的刘海。手术后才把刘海慢慢梳了上去……从一个小孩走路跑步总是捂着脸上的头发,不参加集体表演、领奖状都低着头不敢和人对视怕被看到‘烂脸’,到现在终于可以抬着头享受突然吹过的一阵风。”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1年期LPR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变。

  央行近期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文章《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表示,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面临资本约束,化解风险也要消耗资本,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明确的监管标准。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这在理论上当然是可行的。但要实现这一点,需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即便抛开法律程序以及开发商可能会弱化对公共空间的打造不谈,由此产生的大量存量房屋的重新测量及不动产证的更新工作,显然都不是一个小任务。并且,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背景下,还得考虑对二手房销售及业主权益的影响。同时,这还涉及公共区域产权的变更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任何一家银行出台文件,都不会违背以上法律法规。至于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银行冻结账户情形,都有原因。例如,有的账户涉嫌欺诈、洗钱、走私等非法活动;有的账户主体涉及法律纠纷或司法程序等。但是,不论是冻结原因,还是冻结流程,也都有法律依据。

陈依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