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11 22:48:27

  【地评线】徽评: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今天,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不只是非遗传承人坚守的一门传统手艺,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时尚元素。这些天,人们借助端午假日,在沐浴传承千年的端午文化、感受来自历史长河的自然文化遗产中沁润心智、增强文化自信。

  一个现象,清晰可见。在数字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成为他们追逐的“国潮”新风尚。前日,有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人传承和传播非遗,95后、00后成为生力军;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的则是00后和60后。“年轻面孔”走进非遗,青睐传统文化,他们以崭新的视角和热情,为来自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和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安00后皮影传承人借短视频,用皮影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让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郎佳子彧用面塑还原宫崎骏动画、冰墩墩,让年轻人感受非遗的潮酷;95后遂溪醒狮和狮头彩扎传承人记录舞狮日常,分享狮头彩扎制作,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传得更广……非遗视频和直播带动用户种草、打卡及消费,而Z世代作为这一风潮的引领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将非遗文化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成为新时代的“社交符号”。

  文脉千年,物载华章。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遗产地调研,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博大精深的中华 传统文化如潺潺流水,绵延不绝,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与灵魂。无论是京剧的唱腔、昆曲的婉约,还是剪纸的细腻、刺绣的精美,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审美追求。然而,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曾一度面临失传和遗忘的危机。如今,“国潮风”兴起,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传承和传播非遗的生力军,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便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 “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从心底里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尚游表示,人血白蛋白不是营养药,使用它也不是为了提高免疫力。营养药补充的是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脂肪、糖、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归乡之旅弥漫着“年味儿”。福字窗花、小兔子挂饰、喜庆的红色冬青果摆件……透过这趟春运首日开往邯郸东的列车车窗,记者和拎着行李一同上车的旅客们已经感受到满满的春节氛围。

  另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科学家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会伤害大脑的血管,这可能是病患长期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因。

  谱“幸福”之曲,歌唱追梦圆梦的“甜美生活”。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贵州黔东南州台盘村“村BA”走红网络,让我们看到乡土文化的强劲活力和最本真的文明基因;复兴号风驰电掣、高铁路网四通八达,让“坐着火车看中国”成为民众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中欧班列通达欧洲达24个国家196个城市,让世界知名“尖货”走入寻常百姓家……每个人的生活,随着时代的进程逐渐丰满,伴着国家的发展不断改善。文章合为时而著。“五个一百”活动借助网络媒介,将老百姓的身边故事与民生福祉,将凡人小事与家国情怀,通过文字表达、可视化呈现、指尖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现家与国同频共振的美好画卷,引领人们在思想交流中共赴生活的“诗和远方”。

  可敬的中国,是“精忠报国、无悔人生”的崇高理想。2018年10月,杜富国在云南坝子雷场排雷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永远失去双手双眼。治疗期间,他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豁达的心态战胜伤病。四年后,他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本职岗位,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战友身边。杜富国是忠诚使命、英勇无畏的排雷英雄,也是回归战位的普通一兵。而英雄不仅是一个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更是一个社会价值导向的重要坐标。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宁1月7日电 (林洁琪 宋斯丽 林山)2023年春运1月7日拉开帷幕,至2月15日结束,共计40天。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南宁局”)介绍,预计今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1200万人次,日均30万人,同比增长48.2%。

姚逸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